人人贷是如何炼成的
原标题:人人贷是如何炼成的
在这个全民P2P的时代,每日有3-4家P2P成立,也有1家倒闭,这个看着很美,做起来很难的行业中,真正踏实前行,经得住大浪淘少的企业并不多,人人贷则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家。这家以安全性和良好的风控管理著称的P2P公司,究竟是如何炼成的?人人贷团队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故事。
“淘宝店双十一资金周转”是个很好的理由,11月3日,重庆市渝中区一间私人企业的区域销售经理张某在人人贷网上以此为由请求贷款15100元,并承诺13.20%的年利率。张某选择了24个月内还清欠款,每月还本息718.76元。这一天,张某在人人贷网上提供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报告、身份证、车产、工作和收入(2000元到5000元)证明。重庆当地的征信公司“友众信业”还去做了实地认证。这些可靠的信息,使张某的标的炙手可热。从中午13:12开始投标,只用了18分钟就已满标,网站上有31个陌生人借钱给张某。其中3人投下了最低额度50元,最高的一人向张某借出3000元。
因为没有抵押,一些刚通过P2P互联网信贷投资的理财者最担心钱借出去后会打水漂,而很多人正是因为可以投最低50元而敢于尝试。在胆子大了以后,手里有余钱的人们会变得更大方,一出手便是千元以上。在这里,他们可以博取10%到24%的年利率——这比银行高多了,甚至高于股市。有些专业的投资经理,已经在这些P2P网络贷款平台上投资上百万的资金。
P2P互联网贷款就是没有财产抵押的银行吗?
民间借贷还没有披上互联网的外衣以前,一直被人们称为灰色领域,温州的民间借贷崩盘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人人贷公司创始人张适时也成长在一个民间融资发达的地方——福建,当地的商业氛围让灰色借贷有天然的土壤。“几乎所有人都在参与这样的民间融资。凑点钱去开公司,这太正常了。”张适时说,“很多时候,并不是有人专门要去放高利贷,而在于创业者有这样的需求,而且体量巨大。”
P2P信贷,正是把潜伏着的民间借贷搬到互联网上。人人贷公司另一创始人李欣贺说:“民间借贷的出现,正是因为金融服务的缺失。我们把这件事整合起来,再提到地面上来,让这件事变得有规则,更阳光。有一部分灰色的民间借贷已经被我们取代,但对于大金额以及重抵押的民间贷款,短期内还不能替代。”
民间借贷一个重要特色是以人际网络为基础,大多没有财产抵押,双方基于信用成交,但也因此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那么,P2P互联网贷款就是做没有财产抵押的银行吗?
“我们不能从事银行的业务,P2P信贷只提供一个平台,资金由理财者提供,利率也由双方决定。”李欣贺说,“虽然这个行业的利率比银行高,但向陌生人借无抵押贷款,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人人贷的贷款客户里,70%是小微企业主——经济学家们一直呼吁要拯救和支持的对象。张适时说:“他们的生意就差这么一点走不上那一步。这个行业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我们才会放弃高盛、德勤、中金这些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好工作来创业。”
P2P互联网信贷,自2007年第一家公司上线以来,到2010年张适时等人创业时只有聊聊几家,现在已经有2000多家。有数据表明,2012年P2P信贷全年成交额为104亿元,成交量由2011年的5.79万笔增加到21.14万笔。
最近,张适时发现,建立一个P2P金融网站,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不管金融行业的还是非金融行业的。”2009年,三人计划进入这个领域时,都没有想到三年后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甚至从“谈民间借贷色变”进化到得到监管部门、借贷双方以及很多传媒的认可。
2011年8月23日被定义为人人贷成立以来最困难的一天,它的风险来自政策层面。
张适时、李欣贺、杨一夫三人的合作始于2009年某个下午的咖啡局。在憧憬了公司的未来以后,三人在星巴克约定了分工、原则以及处理矛盾的方式。此后,周末在星巴克进行三人聚会,便成为这三个创始合伙人的惯例。2010年5月,人人贷公司以初始注资100万在北京成立,当时公司只有四个人,三个老板和一个财务。那时,纯信用无抵押小额贷款,只有花旗银行的“幸福时贷”和渣打银行的“现贷派”在几个城市试点,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P2P信贷。一般人对民间借贷都抱有不敢轻碰的芥蒂。
三人也是抱着闯一把的心态,李欣贺说:“也有可能干一年就不行了,但当时我们一个很明确的共识是:这个事是值得干的。”杨一夫说:“这个行业在国外无非是锦上添花的事,他们的个人信用贷款很发达,只是用互联网技术来降低成本;在中国却是雪中送炭的事,弥补了市场上的空白。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初期,负责对外合作的李欣贺受到的冷眼最多:“有些人觉得这公司太小,他们对这个模式也有质疑,因为没有听过。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的时候,每一次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解释。”
在创业一年后的2011年,一条新闻让三人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公司的前途。8月23日一早,张适时起床后打开手机,手机报头条让他提高了警觉——《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称P2P互联网信贷存在大量潜在风险。张适时很快便收到亲戚、朋友们发来的问候,甚至有人劝他重新考虑这个行业的创业价值。李欣贺也接到很多媒体的电话:“有朋友问我们公司是不是出事了。”这一天,员工们议论纷纷,客服们接到很多奇怪的电话,各种老大妈打电话来问:什么是人人贷?
银监会的通知源于一个月之前,一家名为哈哈贷的P2P信贷网站关闭,其实和人人贷这家公司没有关系。银监会只是用“人人贷”来指代P2P信贷这个行业。当时,三人纠结了:这个行业会有政策风险吗?一年多的心血投入会被一纸公文葬送吗?两年后,三位合伙人把这一天定为创业三年中最困难的一天。但现在看起来,坏事也有好的一面,银监会以“人人贷”这个名字作为整个行业的代名词,“免费帮我们做了一次宣传”。
今天,当我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向陌生人投资时,如何识别那些不讲信用的人?
金融业的每一个风险都是有血有肉的。2011年年初,人人贷上线半年出现5笔坏账,每笔5000元到10000元。于是,身材最高大的杨一夫带队前往上海实地催收。经过蹲点、查电话、装可怜等各种侦探式的行径,杨一夫发现,追回的欠款还没有团队路上的花费多。他得出结论:风险控制体系要全程监控,包括完善风险准备金、培育客户群、重点信息核实、借款人跟踪以及催收流程等。
有数据表明,P2P信贷行业的平均坏账率为3%左右。现在,“人人贷”的坏账率在0.8%左右,这些坏账由风险备用金进行垫付。三年以来,风险模型的建立是杨一夫最主要的工作,也是人人贷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杨一夫面临着两大难题。
第一难题是历史数据的空白。模型需要大数据基础,但中国的个人信用贷款市场始于信用卡,“只有十年时间,在之前是个空白”,杨一夫说:“基于中国市场的审核流程、经验、人才,都很缺失。”杨一夫举例说,美国在建国之后不久就建立信用体系,领先了中国两百年。
杨一夫控制风险有两个诀窍:一个是投资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最少一笔可以投50块钱;另一个是把贷款金额控制在3万—5万元之间,以避免几千万或几百万的项目出现坏账对公司的冲击。
在人人贷创始初期,风险控制主要是靠“信贷员的经验”,杨一夫说:“三年来,我们的模型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不断完善。今天,能不能贷——由人来决定,能贷多少——由模型算出结果。我们最初一人一天只能审核两个用户,现在已经能审核十几个用户。”
“但人的工作是不可能完全被取代的,比如信用资料审核的辨伪工作。因为很多信用信息并不是从权威机构直接获得,而是由贷款者自己提供的。”杨一夫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正是信用数据的复杂来源以及不可获得。“房产信息、车产信息、婚姻证明……这些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甚至行政体制内,没有有效的商业化。”张适时认为,信用数据的整合和通道,会影响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美国由探险家建立,于是早早建立征信体系,以防止探险家的不可信行为。中国人在熟人圈里向来讲信用,于是没有建立征信体系。今天,当我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向陌生人投资时,如何识别那些不讲信用的人?杨一夫笑着说:“如果你能告诉我哪些人会故意不还钱,那我们就不会有坏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