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上升
原标题: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上升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金融风险在某些地区、行业或时点上有所积聚,防风险任务凸显。
24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当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领域或地区的金融风险还比较突出。
部分企业债务率过
长期两位数高增长的中国经济,最近两三年减速换挡到7%至8%新区间,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实体经济的风险在金融领域有所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报告中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金融体系运行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经济发展稳中有忧,稳中有险,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部分领域或地区的金融风险还比较突出。
部分企业债务率过高,成为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之一。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告诉记者,由于前些年投资过度扩张,加上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不少企业债务负担较重。
“要跳出银行贷款看问题,把更多目光投向发展直接融资,把股票、债券市场发展好。同时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银行,让中小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建言。
行业不良贷款上升
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部分产能过剩行业面临淘汰落后的艰巨任务。报告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良贷款上升作为当前金融风险的又一防范重点。
今年国家要淘汰钢铁产能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面对大力度的政策和严峻的市场,相关企业经营面临持续困难。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钢铁、船舶、电解铝、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问题比较突出。
报告明确提出,下一阶段要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对经营难以为继且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僵尸企业”和项目,要实施破产或兼并重组。
银监会此前已经明确表态,银行业决不能等待观望、把问题往后拖,更不能因为短期内可能产生不良贷款而阻碍产能严重过剩调整大局、延误推动化解时机。
兑付违约风险上升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日益活跃,在满足多层次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等问题。报告把高收益理财产品兑付违约风险上升列为当前金融风险的表现之一。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认为,有的理财产品销售存在隐瞒风险、夸大盈利预期等问题,有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期限过度错配,还有部分产品作为信贷替代品投向了限制性行业和领域。而且影子银行融资链条复杂,从而推高了资金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对影子银行的风险不宜过分夸大,刚性兑付的打破有利于引导投资者更加理性,但要防范大面积违约。实际上,监管层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强化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防火墙等。
“根本办法是要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放开市场准入、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创造更高效的金融环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直接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工具。”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