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上半年全市贷款4290亿
原标题:烟台上半年全市贷款4290亿
吸引有实力企业参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资金投入,引导现有融资性担保机构增资扩股……
一项项金融领域的大胆探索,像一股清泉,润泽烟台实体经济发展。根据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提供的《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上半年,金融对烟台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工业贷款余额1740亿元,小额贷款公司为906户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958笔,贷款额13.7亿元,上市公司融资额累计达到461.84亿元。
未来,金融领域改革向哪发力?记者获悉,企业上市方面,烟台将研发上市企业动态管理系统,将全市所有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储备企业的相关信息纳入平台系统,扩大上市后备企业范围和数量,构建起开放、透明的动态管理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同时,探索创建民间贷款登记服务中心,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民营银行和财务公司。
13.7亿贷款惠及小微企业
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发展、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各项贷款4290亿元,较年初增加348亿元。5000万元以上贷款比年初增加118户、52亿元。全市工业贷款余额1740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1413亿元,建筑业贷款余额191亿元,采矿业贷款余额103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贷款余额191亿元。解读数据,不难发现,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资金投入。
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小额贷款公司一马当先。今年上半年,我市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其按照“小额、分散”的目标,尽量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全市小额贷款公司为906户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958笔,贷款额13.7亿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我市努力引导现有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增资扩股,增强担保实力,积极发挥对全市企业增信提级的功能。截至6月末,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户数1.6万户,在保余额91亿元。保险公司的社会稳定器作用凸显,一季度,累计承担与实体经济相关的风险责任3311.05亿元,累计赔付支出21.61亿元。截至5月末,农业保险承保面积88.05万亩,同比增长470.36%,同比增加72.61万亩,为25.13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8721.99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19家,其中,市级银行机构22家,保险机构64家,证券期货机构18家,村镇银行9家,财务公司1家。另有小额贷款公司19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8家,典当行39家,融资租赁公司1家,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备、相互补充的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
探索上市企业动态管理
2014年,资本市场的企业上市进入“烟台节奏”。
6月,山东龙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726,股票简称龙大肉食。龙大肉食本次募投项目总额为61658.73万元,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5460万股。这是IPO重启后,我省首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公司。
7月,绿叶制药在港交所主板进行挂牌交易,股份代码02186.HK。作为近两年来规模最大的医药股在港交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吸引了众多国际机构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32家,列全省地市首位,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1/7,其中境内28家、境外4家。上市公司贷款额累计达到461.84亿元,占全省融资总额1/7,其中再融资累计达到271.5亿元,占全部融资总额一半以上。场外市场中,在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已开展挂牌工作进入程序企业15家,新三板挂牌意向企业30多家,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区域市场挂牌企业14家。创新,资本市场工具也需创新。借鉴先进地市经验,我市将研发上市企业动态管理系统,将全市所有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储备企业的相关信息纳入平台系统,扩大上市后备企业范围和数量,构建起开放、透明的动态管理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按照“上市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则,加大创新型、科技型、高成长型和高端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推动更多企业到沪深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性并购重组,提高上市公司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融资需求,我市将探索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小微企业增信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和永续债券试点,通过债券市场帮助融通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有限合伙人等方式筹集海内外资金,到我市设立健康养老基金和文化旅游基金,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民间融资走向阳光化
烟台,民间融资正逐步走向规范化、阳光化。
我市将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有序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争取商业保理试点,探索发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支持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发起设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创业投资企业、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满足中小微企业多种融资贷款需求。
金融要素平台是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我市将结合烟台农产品、海产品资源丰富等特点,积极构建农产品、水产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加快推进农业、养殖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根据烟台服务业转型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建立医疗基金助力药企与养老产业,同时设立并购基金支持企业“走出去”,到国内外进行并购,提升企业发展层次。建立地方融资中心,借鉴重庆模式,引入PE或海外资金设立法人性质公司,为小贷、典当等地方金融机构建立资金池,提供资金拆借、批发服务,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实力。
金融惠民再发力。我市将积极发展社区银行,推动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出国留学贷款以及大学生创业贷款等工作,提高金融服务便民化质量。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发展家庭农场贷款、种粮大户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贷款+担保”等信贷产品和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和规模,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海洋渔业保险等新型险种,扎实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发展农民小额人身保险,强化基层基础风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