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信贷支农“三元一次”方程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5-03-24 15:59:26

原标题:巧解信贷支农“三元一次”方程

如何用好支农再贷款?如何调动起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把农民的贷款成本降下去?回答这些问题,犹如求解一道引导信贷有效支农的“三元一次”方程。对此,人行河南南阳市中支正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

去年以来,南阳市中支投放21.9亿元支农再贷款,撬动县域涉农金融机构投放涉农信贷资金近140亿元,其中,累计向农户发放的涉农贷款近55亿元。从今年开始,该市支农再贷款所派生的农户贷款利率比以往同期、同档次降低了1至2个百分点。

用足用活支农再贷款

人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行长赵德旺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南阳市中支平均每年投放支农再贷款额度20多亿元,再贴现6亿元左右。这些政策性再贷款、再贴现占到南阳市每年各类新增贷款总额的10%,涉农新增贷款总额的20%左右,对撬动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支农信贷资金的量上去了,价格能否降下来,真正让农民得实惠?“必须找到兼顾货币政策工具意图和法人金融机构收益预期的平衡点,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南阳中支货币信贷科科长杨华峰对记者说,支农最大化是投放支农再贷款的根本目的,引导降低农民融资成本是政策工具功能的再生。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南阳市中支决定开展降低支农再贷款派生的农户贷款成本的试点工作。杨华峰向记者介绍,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探索把支农再贷款由数量支持型工具向结构、价格引导型工具转变,拓展优化投放对象、引导贷款价格下行、定向精准支持等政策功能。方案建立了可量化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目的是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惩戒约束、政策激励、额度调整等调节功能。之所以选择农户贷款,原因在于农户贷款的额度相对较小,风险相对可控。

调动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性

初步方案拿出来了,银行买不买账?毕竟这需要银行让利。南阳市中支主管信贷的副行长李相才刚开始心里也没有底。“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就一定要在依法行政的框架下,利用市场化手段,提高窗口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李相才对记者说。

2014年10月,一场围绕利用支农再贷款引导农民贷款利率下降的座谈会在南阳内乡县灌张镇举行。除试点县法人金融机构负责人外,有较大资金需求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户等都受邀参与讨论。

“这可是要把我们的利润蛋糕切去一块啊。”座谈会上,部分法人金融机构负责人面露难色。“咱来算笔账吧。”李相才开始用数字来解释,以1000万元支农再贷款所派生的农户贷款为例,如果机构根据试点方案来执行利率下浮,损失的利息收入在10万元到16万元之间,加上3.25%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不存在其他成本。这与目前银行5%左右的存款组织成本相比来说并不高。再者,如果政策执行到位,人民银行就会加大对机构的再贷款支持力度。

“虽说是让利于农,但如果支农再贷款的额度规模不断增加,你们的贷款量也跟着变大,总的收益肯定有保障,还有利于扩大农村市场份额。大家要学会算社会效益的大账。”李相才说到了参会人员的心里去,赢得了一阵掌声。

“刚开始试点,把所有的农户贷款上浮比例都下降不符合实际。我们会选择那些讲诚信、带动致富效应明显的农户实施贷款利率优惠。”与会的法人金融机构负责人纷纷表示愿意参与试点工作。

让贷款成本真正降下来

家住内乡县灌张镇的李春旺是第一个受益的农民。

李春旺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在当地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来种有机特色果疏。今年开春,老李就盘算着种50亩日本品种的紫苔菜,这种菜口感润滑,对生长土壤、温度等要求不高,但肥料及水份必须得跟得上,基础设施投资较大。

资金有缺口,老李为筹钱发了愁。在这当口,老李也被叫着参加了利用支农再贷款引导农民贷款利率下降的座谈会。“俺这心里头别提有多舒服了,这可真是为咱农民办了件大好事。”老李决定从银行贷款,不再四处向亲朋借钱。以往借钱,老李也支付了亲朋们不少的利息,还有几次不愉快的经历让老李耿耿于怀。

老李顺利地从内乡联社贷了30万元,并且比以往同期同档的贷款利率降低了1.6个百分点,算下来能省5000多元。这些钱够老李支付一年中季节性用工4个工人的工钱。

发放贷款的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也是受益方。我们目前新增的2500万元支农再贷款已经全部发放完毕,平均下调上浮比例空间在15%左右,累计让利20多万元,但信用社总的利息收入增加了不少。人民银行也表示会对我们加大支持力度。”

南阳市中支信贷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要结合试点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动态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在合适的时机,把受益覆盖面从农户扩展到小微企业,让更多的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享受到政策红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