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套利》人民币跨境贷款单笔33亿元再迈大步
原标题:《外汇套利》人民币跨境贷款单笔33亿元再迈大步
渣打中国昨日发布消息,该行成功帮助某知名美资跨国企业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申请33亿元的人民币跨境放款额度,用于支持该跨国企业中国区总部向其境外关联公司提供人民币单笔跨境放款,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民币跨境放款业务。
11月22日,建行上海市分行也宣布成功为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办理金额1.5亿元的对境外美国母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人民币放款,完成全国首笔以公司内部贷款为形式以人民币为币种的跨境资金运作。
短短几日之内,两笔企业内部跨境放款获批,而且对象均为美国母公司,这也凸现了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的发展趋势。
人民币跨境放款业务取得新突破
“两笔人民币企业内部跨境放款业务的实现都表明海外企业对人民币使用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如果说建行1.5亿人民币象征性意义较强的话,渣打银行此次的33亿人民币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一位分析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也是2009年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推出《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放宽资本项目开放幅度叠加人民币国际化效应的表现。”
2009年6月份外汇局公布的《通知》旨在便利中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通知》允许境内企业直接对外放款,即由境内企业直接向其境外合法设立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提供放款;二是通过外汇指定银行以委托贷款方式进行。
但此次两笔跨境放款出现的新突破在于,是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向母公司或其他海外关联企业提供人民币贷款,而在之前,仅有中国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提供人民币贷款的案例;而且此次33亿人民币的贷款并非通过委托贷款方式进行。
“人民币跨境放款的实现改变了企业间委托贷款的业务模式,由以银行作为中介的传统的‘委托放款’转为借贷双方直接签订放款协议、自行约定放款利率、对人民币放款资金进行自律性管理的新型业务模式。”渣打中国表示。
渣打中国现金管理及贸易融资部董事总经理林远栋表示:“人民币跨境放款的实现将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极大的灵活性,便利其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安排放款频率、确定放款期限。它使企业可以将人民币资金纳入其全球现金池范畴统一调配和使用,从而提高整个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则对此表示困惑,“在当前人民币利率偏高的背景下融资人民币在成本上是要高于美元的,所以从财务方面很难解释,除非是出于利润转移或者出于避税,抑或参与伦敦离岸市场操作的初衷。”
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前行
不过,如果从积极方面来理解,不管是通用的1.5亿人民币还是这个未具名的美资公司(也或为同家)的33亿人民币或许都在释放信号,即国际企业对人民币使用需求正在提高。
出于谨慎,渣打中国拒绝向本报透露此美资公司的具体细节,只告诉本报记者,该公司是一家全球五百强的企业,而且专注于制造科技。
而央行在三日之内连续批准两起跨境人民币放款业务也表明央行在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步伐和节奏。就在11月25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参加第一财经金融峰会时也再次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将更加倾向于交易环节,在立足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渠道,实现人民币在跨境和境外市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