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日本刺激经济贬值本币 各国争相模仿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3-01-28 15:50:28

原标题:《外汇管理》日本刺激经济贬值本币 各国争相模仿

在巨额债务或赤字面前,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失灵了。为了刺激经济,这些国家的央行成了“救世主”。他们通过以超低利率、购买债券,无限宽松的方式,正向全球释放史无前例的超级流动性。但这或许还不够,为了提振出口,以日本为代表的部分国家正在干预汇率,刻意让本币贬值。

发达国家所为功效几何?无限宽松的意义又何在?这些措施的副作用如何?欧债危机渐行渐远之际,改革和印钞,到底谁才是王道?

后危机时代,日本官方在继承并发扬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QE)后,又明确提出了“弱势日元”的“强国路线”。

当全世界多数国家对此嗤之以鼻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国家却暗示将加入货币贬值的阵营。

若按此逻辑继续扩张,等待世界的便是一场将席卷全球的无硝烟战争,即全球范围的货币战争。

谁开启了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也称竞争性贬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国际事务中,各国竞相压低本币汇率的行为。

“本轮所谓的‘货币战争’的起点在于当前美元体系中的核心国家开始执行超低利率政策之时。” 现代金融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表示,“当前美国维持其接近零的利率政策是不应该的。受低利率影响,从发达市场流出的热钱正在推高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而美国的QE政策鼓励其他发达国家(以日本为例)也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进而避免本币像发展中国家一样升值。”

巴西财长Guido Mantega曾直言,美国的QE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并进一步引发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输入性通胀,这已经标志着货币战争的爆发。

不过,纽约梅隆银行亚太区CEO利格斯1月中旬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尽管执行了四轮QE,但美联储政策挂钩的标的是就业率而非美元汇率。利格斯称:“美联储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公然宣布压低本国货币汇率,因此不能称其引发了货币战争。日本政府明确以压低日元汇率为政策目标,这是比较值得注意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正在引起货币战争。”

2012年12月底,安倍晋三(下称“安倍”)正式当选日本首相并明确向日本央行施压以激进措施压低日元汇率,其“无限量宽松”以及对日本央行的强硬态度引发日元在两个月内贬值10%。

随即多国央行表示不满,纷纷指责日本政府引发了新一轮货币战争。在近日举行的第43届达沃斯论坛上,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明确指责日本新政府的政策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战争;俄罗斯央行第一副行长乌留卡耶夫也表示,日元急剧贬值可能成为新一轮“货币战争”的导火索;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公开指责日本的货币政策:“我对日本的(货币)政策有很大的担忧,央行不应该为政府的错误行为以及国内经济缺乏竞争力负责。”

潜在的加入者

按照麦金农的说法,货币战争最直观的表现是各国竞相贬值本币。根据这个逻辑来推断:如果是美国启动QE点燃货币贬值的导火索,那安倍本轮压低日元的政策则是正式拉开了货币战争的序幕,因为更多央行已暗示将跟风。

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近日表示,英国2012年四季度经济数据会远逊于三季度,英国经济复苏远弱于其他发达国家。金表示,2013年将出现一轮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其希望看到英镑贬值。他指出,英镑曾在2007年末至2009年初贬值25%,类似程度的贬值将是英国经济实现全面再平衡所需要的。

此外,无论是近日日本央行公布的1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还是去年12月份失业率数据,都有迹象显示英国方面正对英镑升值表示担忧且有意调控通胀目标为经济刺激作准备。外界担忧,英国可能跟随日本加入新挑起的货币战争,英镑贬值近在眼前。英国央行候任行长、现任加拿大央行行长马克·卡尼甚至已经明确释放修改(英国央行)原有货币政策框架的信号,核心就是放弃英国央行原来盯住通胀的政策框架。卡尼去年12月在多伦多表示:“在后危机时代,管理通胀已经不是央行最主要的任务,即便经济已经复苏,央行也需要保证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以刺激经济。”

除了英国,欧元也有可能加入“货币贬值”行列。自2012年11月中旬以来,欧元对美元持续走强,升值幅度已经超过5.4%。

在见证了日元2个月内贬值10%之后,1月16日,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公开表示:“欧元汇率高得离谱,这对欧元区企业造成极大压力。”该言论一出立马引发市场关注,欧元应声回落。市场将其解读为,欧元区可能会进一步压低欧元汇率。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