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汇:长期预算议题成欧盟峰会主旋律
原标题:香港外汇:长期预算议题成欧盟峰会主旋律
欧盟各国的领导人将于本周四(2月7日)开始再度在欧洲“首都”布鲁塞尔聚集一堂进行为期两天的峰会,以商讨此前悬而未决的欧盟未来七年预算议题。去年11月份,欧盟各方就此问题进行的首度磋商中,各方分歧大到难以弥合,使得会谈最终不欢而散。
而在本周的新一轮会谈中,欧盟各国领导人将再也没有退路,必须在会议结束之前拿出有效的2014-20年欧盟预算案来,如果大家在预定的两天会期内仍然难以达成共识,那么会期就将延续到周末继续进行,这就意味着在东亚国家为迎接农历新年而倒计时之际,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欧洲政客们仍可能要继续坐在谈判桌上争得面红耳赤。
那么究竟欧盟各国分歧何在?大体来说就是,欧盟内的大国、富国希望减少自身对欧盟开支的承担规模,但相对贫穷的南欧国家以及近年新加入欧盟的原东欧阵营国家则希望能够从欧盟处得到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
而作为欧盟的主要供资国,德国、法国以及英国对于欧盟预算案往往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因而,在上述国家领导人之间达成了一致意见的背景下,欧盟在2014-20年间的财政预算规模有望出现有史以来的首度削减,并料将被控制在1万亿欧元左右。
此前,在2011年时,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总计规模为1.045万亿欧元的2014-20年预算案,而当前的2007-13年预算的总计规模则为9940亿欧元。然而,在各国普遍为了达到欧盟规定的财政赤字控制目标而勒紧裤带搞财政紧缩之时,欧盟的增支做法遭到了各成员国的一致反对,因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不得不提议把预算规模砍到9720亿欧元。而有官员认为,在本周的峰会上,各方还会力争再削减150至200欧元的开支,使预算规模降低到9500亿欧元。
而减支的主要手段则是设法逐步削减欧盟内部的高额农业补贴,但即便如此,农业补贴的规模仍会占到欧盟总支出的38%,在各项其他支出中规模已无出其右者。另外,欧洲跨国电信及能源项目在此后也可能会受到减支的影响,同时科研及行政领域的拨款开支也会相应减少。
然而,尽管欧盟主要供资国在减支大目标上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此前的谈判中,各方却因为一味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而使得会谈进程陷入困局,并使得11月份的首度预算峰会无果而终。农业大国法国不愿放弃巨额的农业补贴,仍然在消化两德合并后遗症的德国希望保全区域开发援助资金,而素与欧盟貌合神离的英国更是以退出欧盟为要挟,这使得要在27国之间一蹴而就地达成新的财政协议变得更是难上加难。
但事实上,欧盟的预算支出规模也没有如此前有些媒体所渲染的那样“靡费无度”,考虑到这次要制定的预算案的周期长达7年,平摊到每一年的话,实际支出仅有约1500亿欧元,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年度支出相当。然而,欧盟27国的总人口,却是澳大利亚的二十余倍。
换种算法更能看出,欧盟的实际预算支出仅占该区域27国总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1%,而欧盟内部各国的财政支出却占了其GDP的近半数。光是这些国家各自的防务开支,就相当于欧盟总开支的一半以上。
然而,尽管各国所分担的欧盟经费仅占到其财政支出的极小部分,但对于部分欧盟成员国以及部分经济领域,欧盟的财政转移支付拨款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这在一些经济底子薄弱的中东欧国家就显得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匈牙利高达97%的公共设施投资项目中均有欧盟援助资金的身影,在另一个原东欧国家斯洛文尼亚,这一比重也高达约四分之三。而东欧大国波兰更是靠着欧盟的援助资金而成为了唯一一个未在2008-0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中陷入衰退的欧盟成员国。
此外,欧盟各国在农业领域也基本依靠着欧盟的补助生存,而欧盟对农业补贴的规模是如此巨大,以至于部分成员国已经无需再另外从国库中掏出用于农业补贴的经费。
总体来看,东欧和南欧的穷国是欧盟财政转移支付的最大受益者,而德国和英法这样的欧盟大国则是欧盟财政的净出资国家。在2011年度,受益最大的波兰从欧盟处得到了约100亿欧元的财政转移拨付款,其次是希腊的46亿欧元和匈牙利的44亿欧元。而欧盟四大国德法意英则在该年度为欧盟分别掏出了90亿、64亿、59亿和55亿欧元的资金。
而业内专家却尖锐地指出,虽然从表面看,德国在欧盟运作资金的承担额度上确实很吃亏,然而,如果计算了该国因欧盟内部一体化而获得的额外出口收益,那么德国就摇身一变成了欧盟的最大获益者。光是该国向东欧国家出口产品所获的额外收入,就可抵消其所承担的巨额欧盟经费而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