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币种:日本政府施压央行为摆脱通缩陷阱
原标题:外汇币种:日本政府施压央行为摆脱通缩陷阱
尽管日本央行的新任行长及副行长人选直到本周(3月9日当周)才姗姗来迟地在公众面前亮相,但是全球市场投资者却早已相信,日本央行有能力且有意愿去采取一切措施来实现新的政策目标。这或许是因为日本政府已经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不惜冒着被指责“越权”的风险去向央行强力施压。
早在今年1月22日时,日本央行就已宣布,将通胀率的实现目标由原先的1%上调一倍至2%,这标志着该国央行已正式屈从于政府所施加的压力。去年年底之际,在竞选造势期间,当时还是在野党领导人的该国现任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即已喊出了货币政策“无限量宽松”这样的口号,而新政府在上任之后一再释放的政治压力,也最终使得央行被迫就范。
在自民党领导的新政府在大选中已压倒性优势胜出后仅四天,日本央行就再度扩大了资产收购规模,此后,在今年1月22日的会议上,该国央行进一步宣布:将会尽最大努力配合政府的经济新政措施。
由政府直接向央行施加如此大的政治压力,这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都是非常罕见的。通常而言,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避免在日常事务中受到来自政治领域的过度干扰,各国央行都会与政府保持适当的距离,而此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央行维持政策独立,更有利于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然而,各国政府也仍会在政策方面对央行施加一些间接的影响。比如,美国国会就为美联储制定了维系物价稳定以及实现就业最大化这两项任务目标,至于目标如何实现,则交由美联储自行定夺。
而日本政府当前之所以不惜牺牲央行政策的部分独立性来向其施压,则是基于该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的教训。日本经济至今已经持续低迷不振达20余年之久,在此过程中,该国央行措施不力,致使经济持续陷于“通缩陷阱”则是病根之一。早在2001年3月19日,日本央行就已承诺,将通过收购证券资产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力求将通胀率维持在正区间,但一直以来收效甚微。
历史图形显示,日本曾在连续近15年的时间内陷于持续低度通缩,同时利率也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业内人士指出,如此的通缩严重窒息了经济活动,因为负通胀率实际上抬高了实际市场利率水平,并因而遏制了投资与消费意愿。
但为何此前日本央行始终无法将利率维稳在正区间呢?首先,央行官员担心调控力度过大,造成通胀失控的后果,其次,央行对其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也缺乏信心。但无论如何,央行的政策目标与调控效果始终脱节的状况使得投资者与消费者对其能力日益失望,失去公信的央行在推行进一步政策措施时就面临着更大的阻力,如此就导致了恶性循环。
业内人士指出,诚然,央行所能采取的传统货币政策措施,如短期政府债券与现金互换等措施,确实很难在抗击通缩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央行完全可以通过收购长期国债以及外资债券等非常规性措施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遏制通缩加剧,同时,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是可选用的措施之一。但此前,日本央行在出台非常规性政策措施时往往投鼠忌器,如果政府不向其施压,日本经济就可能在通缩泥潭中越陷越深。
而近来,已有证据显示市场投资者对日本实现正通胀率的前景逐渐恢复了信心。自安倍晋三于2012年9月份出任日本自民党总裁,至今年1月23日,日元兑美元共累计贬值14%,这表明,在政府向央行施压之后,投资者对日本央行在实现通胀率目标方面的意愿和能力已经给予了相当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