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外汇:剖析欧银负利率政策利弊及可行性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3-11-26 09:44:36

原标题:模拟外汇:剖析欧银负利率政策利弊及可行性

负利率政策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如果实施了负利率,对于欧元区经济和银行间系统究竟有何利弊?投资者在剖析欧洲官员讲话、评判欧元走向的同时,似乎有必要先把这一问题先行了解一番。

要了解什么是负利率,首先要从“正常的”正利率环境说起。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祭出这项工具,让银行能够将多余现金存放在央行手中,同时并支付一笔较低的利息。欧洲央行的储备金存款率为0%,美联储支付率为0.25%。这也类似于银行储蓄账户的低息存款。

改变准备金利率能够影响银行动用储备金的方式,如果银行能够从央行储蓄中获得不错的收益,那么他们会选择这么做。但若情况相反,银行会将资金转为他用,例如更多地放贷给家庭和企业,这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好处。因此,通过将准备金利率调整至负值,央行可以借此尝试改变银行规避风险的倾向。

此前,很少会有央行设定负利率。丹麦央行在去年采取了这一举措,其目的主要在于支持克朗钉住欧元的制度。欧洲央行想实施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希望通过向银行存款收取费用来刺激银行放贷。欧洲金融机构在欧洲央行的超额准备金总计约为1,700亿欧元(约合2,290亿美元)。

从理论上来说,此举能促使资金充沛的北欧银行增加向南欧银行的贷款。这将提振银行间市场,并缓解企业和家庭面临的信贷紧张局面。

确实,对于欧洲央行而言,和采取与美联储类似的债券购买计划(QE)相比,实施负利率或许是一个更加简单的政策选项。由于欧元区由17个国家组成,购买政府债券面临操作困难和政治阻力。而相比之下,负利率可视为常规政策的拓展,而且不会与欧洲央行作为欧元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相背离。

那么,负利率对于欧元区经济和银行间系统是否只有益处,而无危害呢?事实显然也并非如此。

现在的问题是银行业将作何反应,因为银行界人士对负利率的潜在效果持怀疑态度。监管方面的规定目前正阻碍银行业增加放贷。欧洲银行业现在必须持有足以维持至少30天经营活动的现金等流动资产,而借给其他银行的现金不在这一流动资产之列,这意味着负存款利率或许无法提振银行间市场的借贷。

负利率还会降低银行业的利润率,尤其是德国、法国和荷兰的银行业。这些国家的银行在欧洲央行的存款加起来占了大头。各银行可能不愿将负利率转嫁给客户,因为第一家敢这么做的银行或许会面临存款流失的风险。为了保持利润率,银行业或许不得不提高贷款利率,而这与欧洲央行希望收到的效果正好背道而驰。但在不提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考虑到能抵消负存款利率影响的好处寥寥无几,实施负利率或许只会削弱实力较强的银行。

此外,鉴于很多欧洲银行的资产状况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较为强劲的银行或许依然不愿将资金借给较弱银行。与增加信贷带来的不确定性相比,在央行有大量存款的欧洲银行或许更倾向于应对负利率所带来的可以预见的冲击。鉴于欧元区债务危机记忆犹新,欧洲央行显然不能简单地认为金融机构会很快摆脱困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