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盈利)中国经济增长与信贷扩张表现不一
原标题:(外汇盈利)中国经济增长与信贷扩张表现不一
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分界线,中国经济增长与信贷(债务)扩张表现为明显两个阶段。
金融危机前五年,2004-2008年中国经济名义增长平均高达15.16%,信贷扩张年增长水平约18.97%,二者平均之差约3.6%。这样的结果是中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收入比从2003年底的161%成功下降到2008年的153%。
但金融危机后,2009-2013年中国经济名义增长平均高达11.48%,但信贷扩张保持非常高的年均增长约23.26%,二者差值扩大为11.78%。这样的结果是非金融部门债务/收入比从2008年的153%大幅上升到2013年底的219%(预计)。
数据显示,中国信贷(债务)扩张来看,2009-2013年以来以社会融资总量累计余额同比增长率(扣除股权融资)分别为34.99%、26.12%、18.95%、19.58%、17.5%(E)
作为对比,我们发现美国自金融危机后总债务/收入比是明显下降的,非金融部门债务/收入比是略有上升,主要是政府部门加杠杆约26%来对冲私人部门去杠杆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美国2008年总债务杠杆是347%,其中私人部门169%,政府部门63%,金融部门116%,剔除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总债务杠杆为231%。
2013年9月,总债务杠杆已经降低到327%,其中,私人部门154%,政府部门89%,金融部门83%,剔除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总债务杠杆仅为244%。
从非金融部门债务/收入比来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过去5年信贷增长速度,2014年我们的非金融部门债务/收入比将最快于2014年接近危险的250%水平,事实上这个水平基本是西方发达国家大概率发生债务危机的水平。
中国并不存在偿付能力不足的危机
很多人认为,中国债务水平高并不会产生债务危机,原因是目前借债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有巨额的资产,如土地、资源、国有股权、基础设施收费权等,可以通过资产出售来偿还债务。
我们认为,债务危机的爆发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流动性不足导致的债务违约;一种是偿付能力不足导致的债务违约。
中国目前快速扩张的债务资金主要流向是,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包括政府土地储备、开发商土地开发和房产投资购置),投资周期很长,资金回报慢,资产流动性也很差,这产生一个强大的资金黑洞,导致全社会的资金利率水平被动提高,并且非常不利于国家的经济转型。
因为如果我们的企业家都去给政府搞基建投资或去搞房地产开发,中国经济升级版最终耐以生存的实业投资将成为无源之水。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债务危机若出现,将主要体现在流动性不足层面,因为,当面临流动性冲击时,资产价格将大幅下降,很多借债主体将很难以合理价格出售资产来偿还债务。
考虑中国总债务水平仍在可控程度范围内,若央行及时提供流动性,资产价格应该能稳定住,因此,中国并不存在类似拉美或东南亚国家的偿付能力不足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