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经验:美联储QE退出 阿根廷的比索暴贬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2-08 15:30:15

原标题:外汇经验:美联储QE退出 阿根廷的比索暴贬

量化宽松(QE)退出,美元刚开始回流,阿根廷就挺不住了,比索暴贬。2008年以来美国货币宽松的“货币溢出”无差别地从新兴市场回流,这一切会否引发东南亚金融海啸,并进一步席卷中国呢?以印尼为例,国内生产总值(GDP)8780亿美元,外债2500亿美元,外汇储备900亿美元,这种经济结构若遭遇资金短期大幅撤离,将直接导致印尼崩盘。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具有相似性,其他国家跟随发生雪崩的可能性在增加。为了理清思路,让我们先看看新兴市场崩盘的逻辑何在。

崩盘的基本逻辑

首先,要区分经济的正常状态和危机状态。正常状态,市场较理性,对经济的预期一般包含在资产价格之内;危机状态,是对经济悲观预期发生后的情况。人们一般低估极端事件出现的概率,认为经济崩溃的可能性1%,当经济真崩溃的时候,之前的一切预期都不管用。危机就是危机。

其次,要明确一条思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素质很好,因而吸引了外资进入并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吸引外资,形成正向反馈;第二种,不管该国素质如何,外资先进入,资金的投资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也吸引外资,从而形成正向反馈。经济学家对该问题争论不休。

从市场交易者的角度看,新兴市场,尤其是小国的经济发展,更可能是发达国家货币宽松的溢出效果。发达国家货币宽松,国内收益率降低,资金自然向全球寻找更高收益率,而一些资本项目管制不严格的国家获得这些资金。当然,哪些国家获得资金,取决于资本项目是否可兑换、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两个因素。如果资金宽松程度很大,经济基础一般或者较差的国家也会得到大量的外资,从而推高国内资产价格。而当发达国家货币紧缩时,不管是降低杠杆,还是追求安全的目的,这些游荡在外的“货币溢出效应”资金会迅速回流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这种资金回流,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则是一场灾难。

第三,危机传导。当资金短时间内大量从某个开放小国(外汇储备不多、浮动汇率制)流出时,其必然结果是外汇储备的消耗及汇率的短期大幅贬值。如果预期到汇率贬值,国内资金将选择提前逃离,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会快速变现,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将随后变现。大量的资产变现,会造成资产价格暴跌。资产价格暴跌的预期,又会让投资者争相变现资产。这是一个向下不断加强的正反馈。该过程是自适应的,如果没有强力外力直接介入,该过程将一直持续。

第四,波动放大。债务结构是一种波动工具,不同的债务表现为不同的波动放大效应。以外债为例,经济向好时,本币升值,外债缩水,使得经济负债程度降低,经济表现更好;而经济向坏时,本币贬值,外债相对本币膨胀,经济负债程度增加,经济表现更差。外债从原理上讲,是一种放大经济效应波动的工具,如果债务中外债占比较高,则好时更好、坏时更坏。

第五,触发机制。资金回流发达国家,取决于之前发达国家是否实行大幅度的货币宽松政策,使得资金流向国外寻求高收益。如果外流的资金数额巨大,则形成“货币溢出”效应。如果发达国家忽然紧缩,国内收益率升高、本币升值,将促使之前外流的资金回流。大家预期的QE暂停或退出,就是这样的一种“扳机”——触发机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