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汇》人民币波动幅度扩大 贬值或为铺路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3-24 15:32:40

原标题:《国内外汇》人民币波动幅度扩大 贬值或为铺路

自3月17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维持小幅贬值节奏,而人民币即期汇率则加速下跌。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在跌破6.20整数关后,市场看空的氛围愈发浓重。3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盘中最高跌幅达386点,至6.2340,创近一年新低。截至当日收盘,人民币即期汇率报6.2275,下跌321点,连续4日收跌,跌幅近千点。以盘中最低点6.2340计算,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相对于当日中间价6.1460的浮动幅度超过1%,达1.43%。市场人士称,短线还看不到止跌反转的迹象。

兴业银行资深分析师蒋舒表示:“扩幅后的汇率表现比较合理。首先从方向来看,中间价与即期汇率都是贬值趋势,只不过,中间价贬值幅度较小,即期汇率市场在此基础上幅度放大,这也体现了扩幅后,汇率市场化、灵活性进一步增加。其次,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突破1%,也远没有达到2%的限制,属于合理浮动,而且这本身就是扩幅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从波动幅度来看,人民币波动幅度2012年4月14日由0.5%扩大至1%后,汇率波动幅度真正达到1%的情况并不多见。“目前连1%的浮动范围都还没被充分利用,因此,浮动范围扩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实质性影响不大。”苏格兰皇家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Louis Kuijs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

而且扩幅后,人民币汇率依然具有可控性。央行认为,当前扩大波幅“是适当的,风险也是比较小的”。人民币做多和做空的因素同时存在,有充分弹性的双向波动会成为常态。同时,如果汇率出现异常大幅波动,人民银行也将实施必要的调节和管理,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

扩幅只在于日内汇率变化,即使日内震荡达到2%,次日央行又将设定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高盛亚洲公司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扩大的浮动范围,只是一日之内的变化幅度,而天与天之间的变化幅度,仍然由央行设定。

前期贬值或为铺路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扩幅已在预料之中,此前一轮大幅贬值就是最明显的迹象。

实际上,从2014年初人民币贬值开始,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Louis Kuijs等数位经济学家就认为,人民币汇率连续下跌,是中国央行在为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做准备。因此,当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这一重要步骤宣布时,各机构反应平静。

其实2007年、2012年扩大波动区间前,人民币即期价相对于中间价都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双向波动特征:2007年5月18日前86个交易日中,即期收盘价相对于中间价贬值的天数有23天,占总天数的比例为27%;2012年4月16日前65个交易日中,即期收盘价相对于中间价贬值天数为34天,占比约为52%。但是,2012年9月中旬以来,即期价相对中间价呈现出一成不变的单边升值走势,2012年9月11日至2014年2月24日共计346个交易日中,从未出现即期价相对于中间价贬值的情况。

中国银行报告显示,如果央行想要第三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那么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改变市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恢复人民币即期价围绕中间价双向波动。否则,在单边升值预期不动摇的情况下扩大波幅,很可能被理解为政府希望加速人民币升值的信号。

中国银行报告同时指出,本轮人民币快速贬值的一大特点是中间价主动引导贬值。中间价在隔夜美元指数微幅下跌的背景下,逆市持续贬值,并引导即期价走出相同行情。此外,本轮贬值幅度较大。回顾人民币近年走势,一般在前一年年底升值冲关后,年初人民币汇率会有一波调整行情。但今年2月至今,人民币中间价累计贬值0.23%,是2011年12月以来单月最大跌幅;即期价贬值1.06%,更是创下历史单月最大幅度贬值。

而大幅贬值的目的已经显而易见,方正证券宏观分析师王坤指出,自2月中下旬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迅速贬值,导致了人民币汇率一定的双向波动特征,为这次央行扩大即期汇率波动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进一步推进汇率改革。因此,加大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区间在市场预期之中。

“中国央行正在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为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做准备。” Louis Kuijs分析说,“央行希望加强市场波动,让人们去适应。”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