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业务:美联储是否能清晰阐述加息存疑
原标题:外汇业务:美联储是否能清晰阐述加息存疑
北京时间周四(5月1日)凌晨02:00,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公布利率决议并发布政策声明。作为本轮超级周的最大看点之一,相信不少投资者早已对此予以了密切关注。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在本周FOMC会议后将继续按现有步伐缩减QE规模。不过,由于此前美联储已将加息话题摆上桌面,因此相信单单缩减QE这一点,可能已经无法吸引投资者更多的交投兴趣。那么,对于加息等市场最为敏感的话题,美联储是否有望在此次决议中作出更为清晰的阐述呢?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可能需要先对一些新加入外汇和贵金属市场的投资者作出几点澄清,那就是:此次政策声明不会包含新的经济预估,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会后也不会举行记者会。(通常这些内容只有在美联储的季度政策会议中才会出炉,一般而言是3月、6月、9月、12月中旬的政策会议)。投资者显然在今晚别再想指望耶伦出现“口误”,或者美联储给出“点阵图”告诉你,他们打算何时加息。
因此,对于此次美联储4月决议而言,可看点并不是很多。甚至一旦美联储在“人员不整”(仅有四位理事出现在此次会议中)的背景下不想作出太大政策改变,此次决议声明给出的信息量或许还不如此后的会议纪要。
当然,对于交易者而言,这些背景资料固然需要先行知根知底,但也并不完全意味着今晚行情便全无看点。善于把握蛛丝马迹的汇市参与者,可能仍会通过决议声明中措辞的细微变化,判定出美联储现阶段究竟欲鹰欲鸽。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美联储决议,更像是美联储与市场共同营造的一种“猜谜游戏”。
美联储决议导读:料继续按现有步伐缩减QE
随着美国经济告别冬季蛰伏,美联储(Fed)很有可能在本周将购债规模再削减100亿美元。
近期的数据大致符合美联储的看法,即冬季时的经济放缓情况是因为异常严峻的气候所致。此外,自从美联储1月开始缩减资产买进计划以来,债券收益率下滑且股价走升,市场景况并未威胁到经济动能。
相对的稳定经济状况,让美联储可以连续第四个月决定将每月买债规模减少100亿美元。这会将购债规模降至每月450亿美元,让美联储今年稍后结束量化宽松(QE)举措的计划达成一半左右。
汇丰银行亚太区顾问梁兆基预期,美联储会继续缩减买债规模,估计幅度与过去数个月情况相若,都是100亿美元,他相信联储局减债步伐会持续至年底完成,令以往增加的流动性资金,减少杠杆化到应有水平,否则将来会出现较大的通胀压力。梁兆基还认为,美国目前通胀低迷,美联储暂时不会加息,估计最快亦要到明年下半年才会加息。
此外,由于美联储官员上月已调整过对低利率的承诺,现在可以钻研长期策略,作为最终加息时的指导方针。市场将密切关注美联储周三发表的声明,找寻何时开始加息的线索。
美联储3月放弃了将借贷成本维持在低位直到失业率降至6.5%的明确承诺。取而代之的是,美联储称,利率将在今年稍晚结束购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
“小决议”难有“大作为”,投行前瞻看淡决议影响
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传统大戏,美联储今晚的决议无疑早早地被不少投行和权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然而,考虑到此次决议并无新的经济预估和耶伦记者会出炉,美联储其实在“人员不整”的背景下也并无急迫作出改变的必要,因此市场人士普遍看淡此次决议的影响力。
分析师们认为,和之前的会议比,此次决议对外汇和贵金属市场的影响将比较有限,如果此次会议后政策有大的意外才可能有大影响。
FuturePath Trading的分析师Frank Lesh说:“我不认为这次会议会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
野村证券(Nomura)的一份研究报告称:“FOMC的交流显示出资产购买正在以稳定步伐从目前到年底在减少,除非发生什么重大的改变和预期。”
大部分观察人士认为美联储的发言和前瞻指引不会出现重大改变。Brown Brothers Harriman认为美联储的会议很可能算不上是个事件,市场普遍认为短期利率的第一次上升至少也是一年后的事情。他们认为市场预计美联储发言中有所改变的只会有美国经济在年初后又说起色。
BBH则说:“下一次美联储会议会比这周的会议更重要,下一次会有新的预期,耶伦会在6月会议开新闻发布会。”
素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Hilsenrath周一(4月28日)也撰文指出,本周召开的美联储(Fed)政策会议相较于过去几个月的会议,显得并不那么重要。Hilsenrath表示,美联储料将再次削减月度购债规模100亿美元,同时在3月修改关于利率的前瞻指引后,本次会议不太可能再次做出改变。
他同时表示,美联储对于经济表现的评估似乎也不太可能会有显著改变。劳动力指标一直在改善,尽管喜忧参半,失业率仍然维持在高位。通胀也持续低于美联储2.0%的目标。增长指标大体朝着官员们的预期在发展:就如同他们在3月份所说的,经济活动看起来在冬季放缓,但官员们可能也看到3月和4月初有一些回升迹象。例如,家庭支出似乎有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