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转账:美元升值正在打造史上最沉重枷锁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9-03 15:37:28

原标题:外汇转账:美元升值正在打造史上最沉重枷锁

中国8月制造业活动扩张速度放缓,暗示中国经济正失去动力。从5月初至今,美元指数逆转年初以来的下降趋势,涨幅已经超过4%。美元升值正在打造史上最沉重枷锁,但很多人依然在争抢名额。

今年4月初,高盛对美元转为结构性看多,虽然美元指数在一个月之后才真正见底,但近几个月的大涨证明高盛当初的逻辑正确。此后,该行便持续公布报告解释美元走强的主要驱动力和美元兑主要货币的潜在上行空间进行量化分析。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高盛已经上调了该行对美元的预期。其认为,从美元与其他G10货币的利差走向来看,美元的升势是可持续的。而这一因素成为推高美元的最关键动能,是2009年来美元最强的利多因素。不过,当时美元的升势仍落后于利率市场。高盛当时指出,需要美联储措辞的变化来令美元进一步走高。

在上周三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中,高盛认为7月的美联储会议就是措辞变化的象征,而前周的纪要更是强调了这一变化。该行表示,“耶伦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对劳动力市场也作出了十分平衡的评述,这令得美元很好地赶上了2年期利差。美元下一个关注点是上周五的PCE通胀数据及9月5日的8月非农数据。此后,美联储9月期间及会议上的措辞将如何发展将成为关键。”

高盛表示,其仍看多美元,特别是对欧元和日元。市场预期欧元区8月通胀年率将自7月的0.4%降至0.3%。这种程度下降是很有可能的,因季调后的月率需要达到过去12个月的4倍水平,欧元区的通胀才能持稳在0.4%。这将逼迫欧洲央行在9月4日的会议上下调2014年原有的0.7%的通胀预期。

对于部分投资者担心的欧元投机空头头寸过于庞大的问题,高盛认为CFTC的数据忽视了2012年7月份以来流入欧元区的海量资金,对欧元投机空头的规模存在高估。

对美元持看涨观点的还有美银美林,其预计,随着宏观经济提速推动通胀走高、劳动力市场改善,联储有可能早于预期首次加息。美银美林指出:“虽然工资增长依然疲软,美国国债短端收益率曲线对于经济改善和联储加息预期的积极反应将会推动美元走高。”

除了基本面分析,美银美林的量化分析、资金流向分析和技术分析都支持美元走高的观点。美银美林在报告中称:“我们的量化分析显示美元上升趋势正在滚雪球。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我们看涨美元对大多数货币的走势。资金流向和头寸分析也支持我们的基本面观点,美元已经开始迎来资金流入,但总体头寸依然非常低。”

不过美银美林也提醒投资者,如果美国通胀水平和工资增长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联储可能会保持当前谨慎的政策立场、将加息时点推后,从而使得预期中的美元牛市推迟到来。

美银美林全球利率与货币研究负责人DavidWoo认为,今年的一大共识是,将以利率为核心。前八个月许多投资者仍认为QE3在逐步缩减规模,所有的市场都会迟早收到美国利率市场发出的行动信号。外汇投资者也不例外。美元多头看好美国利率上升,一直在等待利率攀升时建仓或者增持美元多仓。

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几十年里,一直被称为“美元世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今全球市场体系的许多规则和制度的制定都与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美元霸权体系。

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大多欠发达,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在对外交易中长期依赖储备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借贷和投资,货币错配带来的汇率和资产风险不可避免,风险将越来越多地由新兴市场国家承担。由于新兴市场货币大都盯住美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被严重削弱。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大量的量化宽松,不但进一步加剧资本流动风险和本币汇率的波动性,也使各国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

2008年以来,作为美国“后花园”的拉美国家最早在贸易和融资等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去美元化”倾向,减少美元在贸易以及在各国资金存贷和市场融资中的比例。

近两年,新兴经济体之间日益频繁地展开深入的货币互换,中国最为活跃。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导致全球市场寻找替代美元的新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特别提款权规模增长了近十倍;中国、俄罗斯等5大发展中国家牵头成立的金砖国家银行直接对抗美元霸权。

凡此种种,都显示出“去美元化”进程,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都在加速展开。

对人民币而言,“去美元化”的过程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2013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达到12.4%,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11.4%,其中货币进口中人民币结算比例达17.5%,人民币也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和全球第九大交易货币。

但是,“去美元化”依然任重道远。人民币国际化要真正引领中国由贸易大国、金融小国走向贸易强国和金融强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