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期外汇:密集IPO带动需求 人民币贬值或有限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5-02-11 14:46:29

原标题:远期外汇:密集IPO带动需求 人民币贬值或有限

尽管日内公布的CPI跌至5年低点,但是由于密集的IPO刺激本币需求,人民币对美元周二收涨。

银行间市场上美元/人民币报6.2416,较周一的6.2472有所下降。汇价日内波动区间为6.2405-6.2475。中国央行周二将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6个基点至6.1295.

“投资者抢购新股以期获得数倍收益,这刺激了市场上的人民币需求”,一位银行交易员表示。

周二共有17家公司进行IPO,分析师预计累计融资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家统计局也于周二公布了中国1月份CPI年率,数据显示,当月中国CPI年率下降至0.8%,为2009年以来最低。

通胀数据的低迷,再加上近日公布的疲软的贸易和制造业数据,都增加了市场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

“中国疲软的经济数据令人民币承压,未来几周美元/人民币可能将会升至6.26”。一位银行交易员表示。

自今年开年以来人民币已累计下跌0.6%,2014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则下跌2.5%。

长远来看,分析师预计人民币将有望大幅持稳。瑞银预计年内人民币对美元将会轻微贬值3%。

除过中国不断上升的巨大经常账户盈馀之外,“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和中国政府希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将会限制人民币的跌幅,毕竟人民币就代表著中国。”一位经济学家表示。

外汇交易员也同意上述观点。并有交易员表示,人民币的大幅贬值将会加剧中国的资本外流,使得中国不得不花费更大力气来保持经济稳定。

离岸市场,美元/人民币1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报6.3615,周一晚些时候的报6.3680;显示市场预期人民币未来一年将下跌2.0%。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美元/离岸人民币现报6.2503,周一晚些时候报6.2476。

市场平稳“接纳”通胀5年新低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二(2月10日)午盘随中间价走升。交易员称,尽管新出炉的通胀数据创下逾5年新低,但对汇市指引不明显;春节因素叠加境内外价差较窄下套利盘消散,令交投活跃度下降。

FX168讯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二(2月10日)午盘随中间价走升。交易员称,尽管新出炉的通胀数据创下逾5年新低,但对汇市指引不明显;春节因素叠加境内外价差较窄下套利盘消散,令交投活跃度下降。

美元/人民币询价系统午盘报6.2446,周一收报6.2472。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成交于6.2462,与在岸即期价差仅为16点。美元/人民币央行中间价定为6.1295,周一中间价为6.1311.

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美元/人民币一年期品种最新报在6.3675/6.3725,周一尾盘为6.3658。香港的离岸美元/人民币即期最新报在6.2445/6.2475,上一交易日尾盘报6.2486.

交易员认为,整体来看,购汇盘较前期有所减少,但市场观望情绪仍较浓厚。“3、4月份将是政策窗口期,届时市场走势可能会呈现出趋势性,而春节前则没有什么炒作题材。”

中国1月CPI和PPI同比变动联袂俯冲至逾5年低点,与外贸数据一道印证中国经济正面临需求乏力、通缩风险加剧的困境,尽管中国央行上周刚启动降准,但意外疲软的通胀数据指向货币政策仍须进一步放松以托底经济增长。

另有交易员指出,周二中资大行在香港离岸市场注入流动性,离岸CNH贬值压力趋缓,体现了央行在引导市场预期,这也令近期紧临跌停位震荡的境内CNY避免了触及跌停。

离岸人民币(CNH)拆借利率周二继续全面下行。继上周连续两日创历史新高后,CNH拆借利率周一开始回落,因中资大行对短期流动性敞开供应。市场人士指出,此前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紧张导致做空CNH的成本不断提升,从而令离岸人民币贬值势头趋缓。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近日撰文指出,尽管进入201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势偏弱,但市场尚未形成一致的、明显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人民币汇率处于双向波动的新常态而非趋势性贬值,仍是大部分市场人士的基本共识。

人民币汇率近期频波动专家:不会持续贬值

近两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在数个交易日都出现了大幅下挫,逼近中国央行规定的中间价下方2%的“跌停板”。人民币的这种罕见“暴跌”引发了对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担忧,但多位中国经济学家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却表示,人民币不会大幅持续贬值,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很可能会成为今年的主基调。

针对近期出现的人民币罕见“暴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认为,是因为日本和欧元区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动日元和欧元对美元走跌,从而形成对人民币走跌的预期,构成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全球除了美国之外,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还是其他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着汇率大幅度的贬值,所以对人民币来说构成了相当大的贬值的压力。这是最近人民币连续出现跌停的现象的一个根本的原因。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出现了一些资金向境外流动的趋势。”

但是,专家认为,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但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仍处在第一梯队,改革红利渐次释放,外汇储备充足,这些因素都不支持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

一些专家认为,人民币近期对美元汇率出现调整,其实是国际市场上对强势美元的正常反应。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最近两周的剧烈波动,人民币确实出现了一定贬值,这仅仅是对美元而言。人民币对欧元、澳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都在涨,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没有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中国央行完全可以通过中间价将自己的意图传递给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而近期央行对中间价的调节比较明显的体现了央行希望人民币汇率保持一个基本的稳定。

“今年以来似乎这方面的政策导向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说在贬值压力很大,即期汇率出现跌停的情况(下),中间价有明显的稳定或反向调整的动向。总体来说还是希望人民币汇率保持一个基本的稳定,而不希望短期内出现加大幅度的贬值和升值。”

连平还指出,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来看,人民币都不会大幅度贬值。他预计人民币应该会总体维持一个汇率基本稳定,阶段性上下波动,逐步寻求合理均衡汇率的水平。

“从长远看,人民币也不具备持续大幅度趋势性贬值的基础。比如说经济增长速度我们还是比人家高,国际收支我们还是以顺差为主,还有我们的外汇储备总量比较大会支撑人民币汇率,同时中国的财政金融体系总的来说比较稳健,所以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大幅度趋势性贬值。再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经济需要升级换代结构调整,而不是通过贬值来促进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的出口,同时中国经济未来趋势也很明朗,就是资本输出和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进一步发展,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资本输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也表示,中国拥有良好的经济增长前景和巨额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正处在推进进程,可以允许人民币适度贬值,但预计不会超过5%。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