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商:央行公开市场连续第二周空窗操作
原标题:外汇商:央行公开市场连续第二周空窗操作
中国年内二度降准后流动性持续宽松,央行公开市场亦连续第二周空窗操作。为止住中国经济颓势,后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具料还将轮番出击;不过由于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逆回购的阶段性利率指引目标已达成,公开市场操作短期内仍将暂时淡出。
分析人士指出,不论是继续动用降准降息等传统工具,还是扩大抵押补充贷款(PSL)操作范围等政策工具,宽松政策的步伐依旧不会停止,目标仍是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央行目前的思路是多渠道拓展流动性投放,不管是什么方式,对流动性肯定都是有利的,”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郭伟表示。
她并称,现在宽松货币政策需要一个长效机制,降准降息虽然还有空间,但毕竟信号作用太强,频率也不可能太高,PSL作为日常操作的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周央行在降准后顺势暂停逆回购操作,为逾两个月来首现,本周公开市场继续停做;据此计算,本周公开市场既无资金投放亦无回笼,此前三周均为净回笼。
上海一银行交易员谈到,货币市场利率近期跌幅虽放缓,但震荡向下的势头仍在,并未受新股IPO提速影响;公开市场逆回购在量和价上的作用均已弱化,短期内料仍无恢复的必要性。
据路透统计,本周公开市场无正、逆回购到期,央票最早要到2016年7月才开始有到期。
本周银行间市场隔夜及七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跌幅均有所收窄,其中隔夜品种最新报1.6188%,当周下滑逾15个基点(bp),创逾25个月来新低;七天期则最新报2.3715%,当周跌5个bp左右,续创逾13个月低点。
更多宽松可期,央行亦会控制节奏
面对疲软的经济基本面,中国货币政策仍会在宽松的路径上继续前行,除了降准降息以及MLF(中期借贷便利)等之外,原有一些政策的挖潜也为宽松工具箱提供更多选择。
郭伟谈到,政策空间肯定是有的,虽然直接购买地方债官方已经否认了,但像PSL范围扩大至商业银行,这种途径还是比较可行的。
她指出,本来地方债发了之后,市场对流动性就比较担忧,基本上就是配在那里,也动不了,二级市场没有成交,又不能质押的话,就很麻烦,是需要解决流动性问题,这也符合盘活存量的目标,“而且地方债肯定不止是发1万亿,后面还多得很呢。”
不过央行在不断出招投放基础货币,为经济保驾护航的同时,对于流动性过量投放应该还会保持一份警惕,在政策出台节奏和力度上也会有所控制。
一商业银行研究人士蔡浩表示,央行目前考虑的方向应该是传统金融工具的拓展和延伸,如PSL,这本身就有价格约束机制在其中,因为再贷款是有成本的,央行可以通过价格来控制商业银行的需求量,从而控制投放的总规模。
他并谈到,市场目前对于宽松的预期可能过高了,以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说法来看,实际上央行可能是希望市场流动性保持宽松,以维持社融成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不会像市场希望的那样,“想要多少就发多少钱,这个是不太可能的。”
第一财经日报周二引述马骏称,央行没必要以直接购买新发地方债的QE(量化宽松)手段来投放基础货币,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会有具体安排。
而多种宽松工具的轮番上阵,令短期内公开市场基本没有施展空间。在逆回购停做后,公开市场操作暂时仍会偃旗息鼓,待政策走向或者市场流动性出现更多变化后,才有恢复动作的可能。
蔡浩谈到,现在做逆回购没什么意义,如果不是流动性异常泛滥,正回购也没什么必要,而且新股IPO增加至一个月两批,如果目前公开市场主动回笼的话,反而会造成市场的一些波动。
2015年1月22日央行恢复暂停近两个月的逆回购操作,除春节长假前一天停做一次外,逆回购操作一直持续到4月16日,而之后央行年内第二度降准,逆回购再次暂停。
除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LF)外,中国央行在2014年三季度还创设并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对象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