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实时)IMF正在审议人民币能否加入SDR
原标题:(外汇实时)IMF正在审议人民币能否加入SDR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审议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构成,将在下半年进行全面评估,并于11月份最终决定人民币能否加入SDR。正如IMF总裁拉加德女士月前所言,人民币加入SDR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何时加入的问题。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使用的SDR,亦称为“纸黄金”,并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IMF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用来补充储备资产的手段。IMF每五年对SDR货币占SDR比重进行修订,2009年IMF曾以货币自由化程度未达标准为由,否决了人民币的加入申请。若IMF继续对人民币加入SDR久拖不决,无疑将损害甚至削弱其地位和作用。
IMF对评审纳入SDR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主要贸易国”标准,二是“自由可兑换”标准。中国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也已达到85%,年内有望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此外,已有超过60个国家的央行在外汇储备中选择持有人民币。4月份,人民币跃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地位,且成为亚太地区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之间最常用的支付货币。5月26日,IMF承认人民币在过去一年里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使得当前的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这为人民币加入SDR扫除了潜在障碍。
事实上,中国已经达到加入SDR的“门槛”,能否脱颖而出,不在于所谓的“技术性审查”,而在于国家间的利益博弈。美国为实现“重返亚太”战略,遏制中国崛起,势必在人民币加入SDR问题上横加阻拦。正如五年前IMF董事会投票通过了IMF治理和份额改革方案,但由于美国拥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至今仍未获得美国国会批准。5月30日,在为G7峰会作铺垫的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上,各方原则上就人民币纳入SDR达成一致。以德国、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美国政府也公开支持为人民币纳入SDR的改革扫除障碍,这或许表明了美国态度的某种转向。美国希望将中国纳入既有国际体系,以维系其在原有话语体系之中继续发挥影响力。
人民币国际化事关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成败,“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对外发展战略,都必须借助人民币国际化才能实现,同时,这些重大战略也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IMF的SDR资产仅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4%,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不会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多少直接影响,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持续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本在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看重的或许是背后的象征意义,人民币加入SDR可以被视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的一种认可,也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和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加入SDR将为中国放开金融管制和开放资本账户赢得政治支持,正如加入WTO对中国实体经济改革形成倒逼机制一样,人民币加入SDR无疑将助推中国金融改革。中国应该以争取人民币加入SDR为契机,加大资本项目可兑换力度,提高人民币自由可兑换的使用程度,为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多便利,最终实现中国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要加强对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有效地规避资本账户开放导致的潜在风险。
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条件的成熟,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的成行,以及汇率形成机制的更加市场化。这些都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进一步成熟,缓冲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无论人民币此次最终能否加入SDR,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货币地位的基础上,逐步扮演好国际投资货币的角色,最终必将发展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储备货币。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事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但人民币加入SDR对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无须为了加入SDR而打乱国内金融改革的节奏。总之,要理性看待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应循序渐进,顺势而为,方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