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汇率:加入SDR并非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改革已经结束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5-12-08 11:23:26

原标题:外汇汇率:加入SDR并非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改革已经结束

金投外汇网讯,IMF宣布同意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这是国际社会对过去几十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展的高度认可。在中国人民银行随后举行的人民币加入SDR有关情况吹风会上,易纲副行长指出,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基本汇率制度不会改变,而最终目标是要稳步实现人民币汇率的清洁浮动。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均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人民币的名义与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更是超过50%。过去10年内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已经纠正了人民币汇率低估现象,这显著改善了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一方面,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已经连续四年低于3%,且国际双顺差已经被经常账户顺差与资本账户逆差的新组合所取代;另一方面,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持续超过了制造业,国内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所缓解。

然而,从2014年第2季度起,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举措以及市场上逐渐强化的美元加息预期影响,美元兑全球其他货币汇率强劲升值。而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这造成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大幅升值。然而,人民币有效汇率自2014年以来的大幅升值是在国内基本面疲弱、金融风险逐渐浮现、短期资本持续外流的背景下进行的,这种升值与基本面无疑是相背离的。这就造成从2014年第2季度起,市场上开始出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预期。这种预期一方面表现在内地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持续高于市场价,另一方面表现在内地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高于离岸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高估以及相应的贬值预期,至少产生了两种不利后果。后果之一是高估的本币汇率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在外需疲软的背景下,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快速升值,对出口部门的影响尤其大。在2015年前10个月,有8个月出现了出口同比增速的负增长,这是除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外中国经济从未经历的现象。后果之二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剧了国内居民与企业“资产美元化、负债人民币化”的操作,以及更大规模的短期资本外流。从2014年第2季度至2015年第3季度,中国连续6个季度出现了资本账户逆差,这也是历史上从未发生的现象。2015年第3季度,资本外流的绝对规模更是达到历史上的峰值。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进一步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让每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更大程度上参考前一日收盘价。此举一举扭转了过去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与市场价持续背离的局面,无疑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方向上值得赞赏。然而,正是由于之前市场上存在持续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在汇改之后的几天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3.5%左右的贬值,这种贬值一方面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中国国内股票市场的调整。国内外压力纷至沓来,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开始加大在公开市场上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的操作,以此来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此外,除了在内地市场上进行上述逆市操作外,中国央行在离岸市场上也进行了类似操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