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入门》人民币兑美元开局就跌跌不休 资本外流可控
原标题:《外汇入门》人民币兑美元开局就跌跌不休 资本外流可控
金投外汇网1月8日讯,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以累计贬值4.67%收官,而新年的前几个交易日并没有止住2015年12月末延续的大跌态势,仅前四个交易日(截至7日16:30),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达1.53%,离岸人民币更是接近1.80%。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跌跌不休”,固然有市场贬值预期的释放,以及开年个人5万美元购汇额度更新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间价的不断下调,央行对人民币贬值的容忍度似乎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1月6日早上中间价报出6.5314,与前一日收盘价出现较大偏离,再创2011年4月以来新低。中间价大幅低开引发市场一片哗然,其背后所代表的央行对于人民币贬值更加容忍的态度,刺激了敏感脆弱的市场,诱发6日人民币汇率加速跳水。
虽然近期人民币似乎呈现单向贬值趋势,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央行今后若以保持CFETS指数的基本稳定来引导汇率变化为目标,那么即使全年看人民币兑美元会出现贬值,但分时段看,会有双向波动的趋势。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理论上会对资产价格造成一定影响,但预计由于资本外流可控,整体影响有限。
“跌跌不休”为哪般?
元旦后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双双下探,短期看,主要受近日其他货币汇率走势分化,以及开年5万美元个人购汇额度更新等引发的市场贬值情绪影响。招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节后美元显著走强,欧元等非美货币下跌,如果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则CFETS指数必然上升。为保持CFETS指数的基本稳定,人民币就必须对美元贬值,中间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市场走势的作用。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则表示,随着开年个人5万美元年度购汇额度的更新,在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下,市场对于新年是否出现个人集中购汇的情况存在诸多顾虑。现在,这种顾虑正部分转化为现实。
的确,随着人民币近期不断下跌,已经引发不少机构甚至是个人的强烈关注和担忧,是否该购汇也成为讨论的热点。因此,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面对汹涌的购汇大军,央行通过市场干预将人民币维持在较高的位置无疑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导致外储损耗巨大;而顺势快速贬值既可提高购汇成本,打击热钱流出,也可支持出口企业。
“人民币汇率已进入‘强当局+强市场’的新阶段,市场力量前所未有地增强,央行已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定价,勉强定价的成本极其高昂。在这一阶段,观察人民币的思路将是CFETS指数和宏观面的双轮驱动,即央行会为了CFETS指数的稳定而允许市场贬值压力得到释放,同时允许汇率贬值来调节经济。”刘东亮说。
1月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5314,是在前一日人民币即期汇率收盘(23:30收报6.5157)实现回涨的前提下再度明显下调,下调幅度达145个基点,创2011年4月以来新低。中间价的低开,直接导致当日在岸人民币16:30的收盘价较1月5日下跌近400个基点,为201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离岸人民币当日最低跌至6.7321,跌幅超1%,创2009年以来新低。在6日中间价大幅下调后,7日中间价继续走低,报6.5646,较前一日中间价的跌幅达0.51%。
中间价多日大幅走低显示央行正在加速提高汇率灵活性,汇丰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王菊甚至认为,央行对于汇率灵活性的容忍,可能比很多人预期的更为大胆。
不过,央行顺势提高人民币贬值的容忍度,究其根本,仍是人民币汇率的高估。中金公司研报就表示,中国过去数年货币增速持续高速扩张,人民币货币扩张速度远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人民币对内贬值,但跟随美元对外升值,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关系发生逆转。突出表现在中国游客到海外旅游的热情暴涨,因为海外物价的性价比更高。在开放的贸易环境以及逐步开放的资本账户背景下,人民币的高估最终需要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