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代理:央行启用新手段 人民币第一波贬值告一段落
原标题:外汇代理:央行启用新手段 人民币第一波贬值告一段落
金投外汇网1月19日讯,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混战”后,央行于上周末启用新手段——自1月25日起,对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遏制离岸人民币空头。最新数据显示,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590,较前一交易日上升了47个基点,创下了12月21日以来最大的上调幅度。该中间价与外汇市场前一天6.5867的收盘价相比,大幅上涨了277个基点。
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探讨央行新政对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影响。
加强对海外人民币控制权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解读上周末人民币新政?
李慧勇:征收存款准备金是一个惯例,是无可厚非的,不用过分解读。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目前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推出这个制度,就说明它更多的是收紧人民币流动性,遏制做空,目标是稳定人民币汇率。
新政是收紧人民币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工具。再结合前期由于离岸人民币紧张导致的利率高企,就形成一个组合拳,有助于稳定离岸人民币的汇率,进而缓解境内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邵宇:现在看来,对离岸人民币征收一定的存款准备金,被视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某种形式的管制措施。换言之,它就是“托宾税”的一种具体形式,或者说是“托宾税”的一种变种形式。
可以看到,一些新兴国家,包括智利,最早尝试过用这种无利率准备金利率,来控制短期的资本流动。一般来说,这种方式多用于外汇存款。现在,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诉求,生成了一个离岸市场,离岸市场人民币也会被认为是广义外汇的组成部分。
因为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一种做空人民币的方式就是,在离岸市场借人民币,同时抛空汇率基金。如果执行上周末人民币新政,就意味着离岸市场一部分人民币会存放到中央银行,从而导致市场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人民币,或者说你要使用相应人民币的利息成本将上升。一旦利息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交易无利可图,增加做空人民币的成本,从而减缓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在我看来,此种方法应当说还是比较好的,它避免了回到以前采用比较简单的额度控制,或者说是直接命令停止交易的方式。央行用市场化的方式,主要通过宏观、审慎的参数调整,使得高速流动的全球资本短期移动的成本变得更高,使得短期的流动得到减缓。这应该是一种新的尝试,也就是说用比较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对资金的进入、流出进行一系列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