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收支》人民币正式加入SDR 回顾汇率形成制度改革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6-01-25 13:54:56

原标题:《外汇收支》人民币正式加入SDR 回顾汇率形成制度改革

金投外汇网1月25日讯,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前后,必然会通过改革逐步放松资本项下外汇管制。国际“热钱”在国内外的快速流动,将会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市场形成冲击,增加市场的波动性,同时,还会较大地影响到政府在货币市场和汇率市场上的控制力。不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经济关系有较高的多元化,应该还可以保持较高的政策独立性。如果中国社会保持稳定,经济继续维持较高速度增长,人民币汇率从长期来看,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同意在2016年10月1日让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纳入SDR的估值篮子后,基于履行相关责任的义务,中国政府将需要继续改革,让人民币的汇率更加市场化。2016年开年伊始,人民币汇率持续大跌,令人们不禁怀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提高,是否意味着人民币将会进入一个长期下跌的趋势呢?

笔者认为,人民币加入SDR以后,汇率的波动性将会大大提高。汇率的波动性是市场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将讨论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运行机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

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回顾

一国货币的汇率,与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都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流入本国的资金,需要买入本币,因此,体现为对本币的需求;流出的资金,需要卖出本币,体现为对本币的供给。一旦流入的资金多于流出的资金,本币就会升值,反之亦然。只有当流入和流出的资金达到相对的平衡,汇率才会保持稳定。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通常体现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两大项目的增减——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前者指与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活动有关的资金流动,后者则指与资本在境内外的交易活动有关的资金流动。

政府为了平衡本国的国际收支,或者处于维持汇率水平的目的实行外汇管制措施,对居民和非居民涉及外汇流入和流出的活动进行限制性管理,从而影响市场汇率的稳定。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进行汇率改革。从1979年开始,逐步让人民币贬值,从大约1.5元/美元下降到1994年8.8元/美元,后来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办法,长期稳定在8.27元/美元附近,同时,政府放开了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流动,继续保留资本项下的外汇管制,即对于目的为投资的资金流入或流出交易实行审批制度。由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长期保持顺差状态,流入资金远大于流出。为了消化流入的资金,政府持续在市场买入美元,卖出本币,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而买入的美元则逐步堆积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2005年7月,政府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允许汇率在中间价上下0.3%范围内波动,2007、2012和2014年又把范围扩大到0.5%、1%和2%。尽管更大的浮动区间释放了人民币升值的部分能量,但政府最近十年外汇储备仍然急剧增加,原因显然是政府仍然通过买入美元的办法,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以减缓对国内外向型企业的冲击。

2014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升到6.02以后,近两年时间稳定在6.2附近窄幅徘徊,而外汇储备也基本停止增长,显示在这个位置上资金流进流出形成了相对的均衡。不过,这段时间由于美元加息预期的因素,人民币跟随美元对其他非美货币都保持强势,人民币指数从100点左右上涨了约25%。因此,近两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仍然是最强势的货币之一。

2015年第三季度以后,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明显、美元加息预期、人民币加入SDR等因素集中表现之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明显下跌,令人们怀疑,人民币长达十年的上涨趋势是否已经逆转?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