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外汇:世界经济长期发展成低速"新常态"变成现实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6-02-26 13:37:16

原标题:人民币外汇:世界经济长期发展成低速"新常态"变成现实

金投外汇网2月26日讯,世界目光聚焦未来两天将在上海登场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作为9月G20杭州峰会的"风向标",与会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们将就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国际金融架构等议题展开讨论。

G20峰会是国际金融风暴之后诞生的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过去几年,这个平台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效用被国际舆论界认为逐渐式微。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爆发了7年之久,但世界各经济体复苏力度和程度明显不均,美国复苏基础不稳,欧洲依然深陷泥沼,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下行风险显著增加,世界经济长期低速发展成低速"新常态"正变成现实。

法巴:现在不是1985年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在最新的研报中对这一焦点事件做出前瞻,该行写道: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缩压力逐渐提升,全球股市较年初时下滑了8%,市场将仔细聆听G20财长们及央行行长们在会上的各种言辞姿态。

财界头脑们G20不太可能错失这一向市场传递平稳信号的契机,尽管业内人士认为难以指望会有类似2009年的全球协同经济刺激举措出台。

外汇方面,G20多半会坚持双管齐下的政策举措——反对竞争性贬值和过分的汇率波动。这一观点可能进一步巩固,但不太会达成类似1985年广场协议般的爆炸性动作。

楼继伟:“只不过是幻想”

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日前也表示,重新签署一份类似1985年各国通过美元贬值干预外汇市场的《广场协议》“只不过是幻想”。

许多评论家认为,《广场协议》没有解决太多问题,反而部分导致了日本的资产泡沫并最终带来长期的经济滑坡。

一位财政部官员表示:“G20会议不会讨论具体某个国家的汇率政策。”他指出,与会者只会探讨原则性问题,而非具体某个国家的政策。

对于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卢峰认为中国绝对不可能这么做。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等5个工业发达国家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于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在1985年9月22日签署的协议。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迅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升幅20%。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大约分别为:日元86.1%,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

作为198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时超过了苏联),日本亲眼目睹其经济结束经济起飞后快速窜升之势,逐渐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到了1990年代中期又经历货币快速贬值(时称“抛售日本”),从此一蹶不振,泡沫经济破裂、崩盘,十余年未恢复元气。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