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复盘》人民币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原标题:《外汇复盘》人民币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金投外汇网6月30日讯,今年外汇市场波谲云诡,加息周期的美元指数一度暴跌6.9%,跌出了2015年以来的新低点;说好的稳定的CFETS指数也并没有真稳定,同期最深跌幅达4.2%;明明实行了负利率的日元扶摇直上升值12%;一片动荡之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一直维持在6.45~6.56的窄幅区间内;不仅如此,央行还突然把新的中间价形成机制明明白白的告诉了大家。
信息量有一些大,疑问也有一些多:“收盘汇率+一篮子汇率变动”的中间价形成机制怎么理解?CFETS指数如何构成,与中间价的关系是什么?过去美元贬值的罪魁祸首是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运行稳定是调控的结果吗?未来美元升值通道打开,中间价与CFETS指数何去何从?
目前央行中间价采取“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通过收盘汇率反映市场供求,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进行调节,每日早晨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做市商报价为基础样本,约有13家左右,去掉最高最低取剩余报价的均值,即是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9点15分对外发布。做市商每日早晨按照“今日中间价=上一日收盘价+β(维持一篮子指数不变的隐含中间价-昨日中间价)”报价。
由于报价并不会全部公开,虽然方法透明,但最后一厘米仍然是黑箱子,央行目前仍有绝对的主导力,但这与过去的完全调控时代是不同的,毫无疑问我们的确走在市场化形成机制的路上。
那CFETS指数是如何合成的?CFETS指数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定期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指数,用于衡量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水平。选取CFETS篮子货币每日中间价,按照官方公布的权重,采用比较复杂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粗略观察CFETS指数联动关系时,很多人会用“人民币CFETS指数变动人民币对美元变动+美元指数变动”简化公式来描述直观感受。如果变动的核心仅仅是中美基本面,那么这个公式方向是相对有效的。考虑到现如今全球货币政策的情况,这个公式忽略了CFETS指数与美元指数权重的巨大差异,这样的约等于恐怕约掉了很多重要的变动信息。
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初步形成了CFETS指数与中间价两条腿走路的格局。中间价是先迈的腿,中间价变动的驱动力来自于两部分——市场供求波动与汇率波动。这样一来,就会有三种政策组合:1。如果央行对于中间价实行波动过滤,那么CFETS就一定无法保持与上一日稳定,中间价与CFETS将共同分担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2。如果央行让波动完全传导,那么CFETS相对保持稳定,中间价承担更多波动;3。如果央行让波动完全过滤,那么CFETS就会承担更多波动。
2月至5月是“欧日加三汇大幅升值+美元指数跌+中美基本面同速前进且无明显的相对背离”的大背景,因此央行选择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平稳+ CFETS指数贬来承担波动”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