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炒外汇:安倍经济学恐无法创造奇迹
原标题:如何炒外汇:安倍经济学恐无法创造奇迹
在2012年的众议院解散与总选举之后,安倍首相就开始不断强调“通胀率3%的目标”与“无限制的量化宽松政策”。他像是在试图说明自己不会再走过去自民党政权时毫无节制的发展公共事业那条老路,但他本身是超党派组织“摆脱通缩议员联盟”的会长,本来对诸如此类的政策也不会毫不关心。
安倍经济学是一剂安慰剂
就安倍本人来说,对金融政策的意义到底是不是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还很难说。他在竞选演讲中曾提到“反正日本银行有印钞机,不停地印钞,然后发给大家,就能够从通缩中脱身”。
而印钞机的所有者实际上应该是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印刷局,日本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是分发给国民,而是通过金融机构向日本银行购买短期国债等来实现等价交换的,绝对不是给国民发钱那么简单。
不负责任的通胀政策
用一般的经济理论是没有办法解释此次的日元贬值与股市上涨的。保罗·罗宾·克鲁格曼(Paul Robin Krugman)曾在博客上对此进行过深度分析,分析称安倍首相与别国首脑不同,绝对不会担心通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把一切都寄托在毫无责任的政策上”,所以才会采取如此大胆的策略。
安倍晋三居然用凯恩斯式的政策使日本恢复了活力。他的政策有可能是出于旧自民党的地方本位主义的考虑而实施的肮脏手段。(中略)通过对通胀诱发事件的预期,安倍引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于1998年发表了论文《日本银行通过制定通胀目标可以解决通缩问题》(详见ECONOMIX-2),但结果却并未能如其所愿。日本银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试图通过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货币供给来缓和通缩,但并未见效。
美国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即使是FRB(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大了3倍,通胀照样没有发生。因此克鲁格曼最近极力提倡大规模的财政政策。
日元持续升值的最大原因在于,通缩直接导致的日元购买力的相对上升。但是日本银行无论怎么扩大量化宽松的规模,通胀还是没有来,也丝毫不能缓解日元不断升值的不利局面。但是,安倍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日本银行无论如何都没法实现的通胀和日元贬值这两个梦给圆了。安倍是否真的创造了奇迹呢?
大多数专家都不这么看。贸易赤字已经是无可挽回了,即使算上收益收支(利息、股息等)账户、经常收支,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赤字。浮动汇率制度是一种以汇率的浮动来制约经常收支的不均衡的制度,故此出现赤字的国家的货币贬值是必然的。
经常收支出现赤字而导致的货币贬值,出口行业可以从中获利,日元贬值对于日本的制造业来说,是极为有利的。与此相反,进口的商品价格上升的话,就会出现通胀。但是,这会是好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