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学习》从人民币“入篮”看国际货币体系演进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6-09-30 17:00:57

原标题:《外汇学习》从人民币“入篮”看国际货币体系演进

金投外汇网9月30日讯,从人民币“入篮”看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一位经济学大师曾说过,货币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工具之一”。国际货币的演进,既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结果,也是大国经济利益博弈的反映。回顾国际货币体系数百年的演进,有助于我们洞悉历史趋势,预测未来走向。

松散的开局

18至19世纪,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以及复本位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使用过。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后期,德国、荷兰、美国、日本等纷纷效仿,以黄金为基准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由于黄金不足、分配失衡等种种困难运行不灵。特别是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各国无法维持金融货币稳定,纷纷被迫放弃金本位。美元崛起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货币关系一片混乱。1944年7月,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协定核心内容包括“双挂钩”制度安排,即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从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

“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美元面临既要为世界提供流动性、又要确保币值稳定的两难窘境。这一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或“特里芬悖论”。

1971年爆发美元危机,美元持续贬值,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国际金融领域开始进入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多元化时代

由于美元连续下滑、汇率剧烈波动,IMF开始研究货币制度改革,1976年达成《牙买加协定》。牙买加体系具有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资产,多样化的汇率安排,多种形式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但主要货币国家看重实现国内政策目标,忽视作为世界货币所应承担的责任,国际政策协调非常困难,长期稳定机制难以建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再起。

双赢之举

在2015年完成的评估中,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来说,这是双赢之举。

8月31日,世界银行首期SDR计价债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起名为“木兰债”。可以预见,随着人民币日益成熟稳健和SDR使用逐步扩大,国际货币体系将朝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