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币种: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必能实现
原标题:外汇币种: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必能实现
金投外汇网11月10日讯,人民币贬值预期因对美元的汇率变动而起,通常也仅针对美元而言。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相对稳定。当贬值预期的经济负面效应积累到影响当期经济运行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时,人民币管制力度的加强就会反弹。既然国际汇市的真实情况是美元“不强”、人民币“不弱”,那么人民币兑美元的阶段性贬值就可能随时结束。当前距离这一终结时点已为时不远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平衡、双向、有序、可控”政策目标,必定能实现。
进入11月后,9月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贬值的态势有了渐渐企稳的迹象。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行为和贬值预期相互增强,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强化,对股市、债市,甚至楼市等其他市场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不过,鉴于人民币管制货币的性质地位未变,以及我国既定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取向,笔者认为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有望进入中期(3至6月)的平衡运行区间(6.5,6.8)。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常用于衡量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预期。
2012年后,从NDF所看到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前景,就屡次显现贬值预期,但全然没有得到印证。从实际走势看,直到2014年人民币汇率始终显现升值态势。2014年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才形成拐点。但这个拐点,现在看来只是人民币升值进程的结束,而贬值进程并未开启。彼时人民币汇率拐点的形成,实际上是政策变动的结果。2014年,我国扩大了人民币的波动范围。随后,人民币进入了双向平衡的波动状态。
当下形成的人民币贬值预期的理由,是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高资产泡沫和货币超发。资产价格高估和货币超发,确实会造成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毁损即贬值。不过,在这一条件下促成的货币贬值,还有一个必要前提:资本的自由流动。没有资本项目的开放,一国的资产、资本、货币和国际市场就是隔离的,资产价格的高低和货币发行多少就失去了国际比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