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市闪崩事件频发 背后“真凶”浮出水面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9-05-31 13:40:49

原标题:汇市闪崩事件频发 背后“真凶”浮出水面

在每天的平均成交量高达5.1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市场中,出现闪崩的频率越来越高。汇市闪崩已经成为一些监管层讨论的热门话题,并且他们也对此十分困扰,在寻找闪崩背后“真凶”的同时,监管者们也在想尽办法解决问题。

汇市闪崩通常表现为汇价在短短几秒内遭受重挫,随后又快速回升。而且这种汇市“灵异事件”往往发生在交易员们放松警惕的时候,通常是纽约时间傍晚5点至6点,这时候纽约交易员已经退场,而东京的交易员还尚未进场,这段时间市场的交易往往比较清淡。

澳洲联储的一份报告指出,曾有数起闪崩事件都是发生在深夜12点钟左右。2016年10月7日,英镑在亚洲交易时段盘初重挫9%,英镑兑美元在几分钟内就从1.26贬值至1.14美元,当时刚好处于汇市流动性较低的时段。

汇市闪崩事件频发

众所周知,今年就已经出现了两次大型闪崩事件,分别是日元和瑞士法郎遭遇重挫。可人们注意到的只是一些大型的闪崩现象,一些小型闪崩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计算机交易模型创建企业Pragma的研究结果显示,外汇市场大约每两周发生一次小型闪崩,其表现通常是某种货币的汇价急剧下跌,然后又迅速回升。同时买卖价差突然大幅拉开差距,随后这个价差通常在几分钟后又快速收窄。

对于越来越频繁的闪崩事件,监管层已经没办法再忽视它了。出于汇率对贸易、投资以及全球经济的重要程度,一些监管官员担心,如果再发生一次重大闪崩,很可能会威胁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汇市的闪崩已经成为今年纽约联储外汇市场委员会的官员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也反映出监管者内心的不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副主任纳塔卢奇(Fabio Natalucci)指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汇市闪崩事件是否成为了一种新的常态,还是说它类似于煤矿里的金丝雀之类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是,闪崩的频率有所增加,这可能意味着在未来某个时刻会出现一次更严重的闪崩事件。

纳塔卢奇表示,在汇市闪崩的前几天,汇市已经出现一些信号,比如流动性变得紧张,买卖订单数量明显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正在研究一种监控工具,或许可以预测到一下次闪崩。

背后的“真凶”

监管者们以及一些银行人士们一致认为,造成汇市闪崩越来越频繁的原因是算法交易的普及。在外汇交易中,用算法交易取代人工交易,虽然可以节省人工成本和提高交易执行的效率。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