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再次提及国际板 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21-12-27 11:03:52

原标题:周小川再次提及国际板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12月25日,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表示,从目前的国内外环境来看,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有必要研究和推动国际板的建设。这篇讲话再次把多年来沉寂的国际板话题推到台前。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监管一直在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大量的对外开放工作如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已取得显著成效。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的程度将越来越深。例如,最近,沪港深证券交易所就ETF纳入互联目标的总体方案达成了共识。

周小川再次提及国际板

周小川认为,从股权和和债券市场的角度来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引导国内外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另一方面,国内外融资主体深度参与中国市场。

周小川认为,从目前的国内外环境来看,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有必要研究和推动国际板的建设。虽然国际环境面临诸多挑战,但人们可以看到,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和国家来说是很难通过股权和债务筹集资金。从这入手,应该考虑允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比较好的企业在中国发行股票。

周小川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国际化进程,还涉及货币兑换、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会计和审计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语言和监管标准等问题。国际化是中国资本市场对自身的推动,同时它也将极大地促进对外开放的水平。周小川认为,国际板建设,不仅要保护中国投资者投资“一带一路”沿线上市公司时的利益,也要保护国际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时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前曾试图推出国际板。2011年前后,许多监管人士表示,国际板在技术方面已经完全准备就绪,但直到今天,国际板还没有实施。

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不久前表示,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没有放缓,而且呈现出加快开放速度、加大开放力度、扩大开放范围的特点。近几年来,一系列对外开放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资产配置日益重要的场所。

在交易方面,沪港通、深港通机制已成功实施,内地股市的国际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将近2兆元的大陆资金被带到了香港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早前曾提到,如果沪深港通被认为是一个独立交易所,今年第一季度的交易量可以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七。在融资方面,已有四家上市公司发行了GDR,融资额近60亿美元。

最近,中国证监会就《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以下简称《监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从沪伦通开始的境内外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2月24日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配套业务规则,征求公众意见,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介绍,在推动中国存托凭证业务的过程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广泛接触国际公司,与国内外各市场机构就推动部分重点潜在发行人发行上市进行了深入交流,积累了有效的经验。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继续按照证监会的统一部署,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继续深化和完善跨境合作互联机制,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有效地服务于资本市场的制度型双向开放。

同一天,两个证券监管委员会共同宣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深沪港交易所及中国结算”)已将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总体方案达成共识。

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是互联互通机制升级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这将使互联互通现货生态链更加完善,进一步推动内地和香港市场创造双赢局面:一方面,将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可以丰富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和交易品种;有利于国内外投资者更方便、更有效地配置彼此的市场资源;另一方面,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将进一步改善投资者结构,促进ETF市场健康发展。

接下来,深沪港交易所及中国结算将抓紧进行间将ETF纳入标的相关业务和技术准备,包括修改相关规则和征求公众意见。预计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来准备。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