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牌价》疲弱PMI激起千层浪 央行降息脚步是否渐近
原标题:《外汇牌价》疲弱PMI激起千层浪 央行降息脚步是否渐近
在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之际,周四公布的汇丰PMI数据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令投资者对经济走势越发感到担忧之际,其对中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预期进一步升温,甚至预计央行可能不得不祭出降息这一法宝。
汇丰银行(HSBC)周四(3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降至48.1,创四个月低点,并终结此前连续三个月升势,上月终值为49.6。
若该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正在扩张;若低于50,则表明制造业活动正在萎缩。3月数据为连续第五个月处在50水平下方。
Markit提供的新闻稿显示,从分项数据来看,3月产出和就业指数再度跌落至50下方,尤其后者更是创下三年来最低水平;新订单指数也明显下降,不过新出口订单分项略有回升。
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指出,新订单降至四个月低点,表明内需走弱持续打压经济增长;内外需前景未见改观,出口订单下降叠加内需放缓,中国制造业动力将进一步减弱,呼吁中国政府进一步放松政策。
他还表示,制造业步伐滞缓和近期工业增速意外下降相吻合,更令人担忧的是,就业指数创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显示制造业放缓已令企业招工意愿降低。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正不断加大,此前中国海关本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贸易帐逆差录得315亿美元,创近10年以来最高水平,该数据当时也引发众多机构热议中国经济的前景。
贸易逆差激发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中国对危机中的欧洲出口减少,国际商品价格又在上升,受此拖累,中国经济恐怕会大幅减速。同时也激起了对中国贸易可能会由此转型,不再依赖外需的希望。
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亚洲和新兴市场策略师上周三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所谓的“硬着陆”模式。
他说,“如果你仔细观察中国的数据,你就不会再疑惑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汽车销售下降,目前的经济产出下降,钢铁生产下降,建筑库存下降,中国经济硬着陆已经成为事实。”
分析师指出,目前来看,不光是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动摇,中国当局也面临放松政策的压力。如果4月13日公布的3月份工业增加值数据表明经济进一步放缓,中国央行的降息可能就大大增加。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56%。
中国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增速比1月下降1.3个百分点,创近20个月新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增幅也回落至0.7%。伴随通胀下降的还有出口增速放缓、外商直接投资连续四个月下降。
机构:中国央行降息压力加大
周四疲弱PMI数据公布之后,国内外诸多知名机构都在第一时间发布报告,认为这增大了中国央行(PBOC)进一步加大政策宽松的可能性,降息等举措可能最早在上半年出现。
野村(Nomura)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张智威周四发布报告称,最新的PMI预览数据增加了中国放松政策的压力。
汇丰银行预计,央行可能在上半年的剩余几个月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100个基点。
高盛高华(GoldmanSachs Gao Hua)发布研报称,如果PMI疲软走势得到实体经济硬指标的印证,那么政府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放松金融状况,除非出口强劲反弹进而降低国内政策放松的必要性。
研报指出,最近几周同业利率下降和部分农信社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已经体现了政府放松政策立场的意愿,再次下调官方存款准备金率可期。虽然政府未必很快降息,但研报认为降息的可能性最近已显著上升,预计今年两次对称降息、每次25个基点。
丹麦丹斯克银行(DanskeBank)表示,中国汇丰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处于萎缩区间“暗示经济放缓的风险与日俱增”。
该行高级策略师表示,“中国制造业PMI数据表明,制造业行业季度增长可能在7%左右,且目前尚无增速提高的迹象。我们可能将降低中国2季度GDP增长预估。不过中国经济体的总体前景存在起伏,经济增速温和并处于趋势水平下方,现在也没有硬着陆的风险。”
该行预计,除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降50个基点的政策以外,中国央行降息的几率也越来越高。
事实上,就在数据公布之前,多项经济数据加剧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担忧,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降息的时间窗口渐行渐近。由于近期银行存款流失问题较突出,央行选择单边降息或不对称降息的可能性较大。
从信贷及票据市场来看,目前信贷需求意愿不足,导致派生存款增长受到制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已不足以推动信贷合理增长。从实体经济层面来看,当前企业开工情况显示增长动力弱于往年同期。从政策传导时滞上来分析,如果要在年内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中国央行最晚应在二季度启动降息。
随着通胀回落,负利率终结也进一步打开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刚刚下调,但与降息并不矛盾,反而有相得益彰之效。降息除有利于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外,还可刺激信贷投放、扭转经济下滑势头及保持流动性适度宽松。
由于近期银行存款流失问题较突出,观察人士认为,如果降息,单边降息或不对称降息的可能性较大。一方面使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或维持存款利率不变,仅降低贷款利率,来进一步刺激信贷投放;另一方面使短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高于长期存贷款利率,以适应短期压力小、长期压力大的通胀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