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监管:中国央行暂缓降准 或因通胀阴魂不散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2-08-15 15:06:19

原标题:外汇监管:中国央行暂缓降准 或因通胀阴魂不散

据外媒周三(8月15日)报道,自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将经济领域的工作重心重新转回促进增长这一议题上,然而,由于政策制定人士对通胀率可能重新走高的状况仍然存有顾虑,因而央行(PBOC)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步伐并没有市场人士此前所预想的那么快。

中国央行此前曾在6月和7月两次调降基准利率,但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自5月份被调降到20%水平后就再也没有变动过。业内重要机构,包括汇丰(HSBC)以及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等,均预计中国方面会在年内再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周(8月11日当周),在糟糕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贸易账数据发布后,曾有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央行在上周五(8月10日)当天就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这一状况并未发生。

而政府宽松措施力度低于预期的状况,已使得部分市场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无法如预期那样在第三季度见底回升,而是继续探底一段时间。然而,本月早些时候央行却发布报告称,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消费物价涨幅在年内可能重新走高,而继续降低准备金率则会进一步抬高通胀预期。

曾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供职的光大证券(Everbright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央行仍然对通胀可能随时卷土重来的状况忌惮有加。而当前经济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实际上在于:银行业并不缺少资金,只是资金缺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因而一旦央行放松银根,过剩的资金仍会集中流入房地产市场。

实际上,中国央行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控制,仍比存贷款利率来得更紧。目前的银行准备金率水平相比此前21.5%的历史高位仅下调了150个基点,但是一年期贷款利率目前却仅有6%,相比2008年时的峰值7.47%下调了近五分之一。此外,央行上月出台的新政,还将允许银行自行将贷款利率下浮最多30%。

虽然中国7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升幅仅有1.8%,已远远低于政府年初设定的4%控制目标。但是近来,国际油价却因为投资者对中东地区战端再起的顾虑而重新走高,同时谷物价格也因为美国遭遇半个多世纪来最大旱灾而飞涨,这使得相关政策制定人士仍不得不对可能出现的通胀再度抬头状况有所顾忌。特别地,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可能会再度触动猪肉价格这一中国CPI数据的敏感点。

在不愿贸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央行出台了替代性政策措施,在6月到7月间推出了7天和14天逆向回购措施,共计向市场注资人民币8260亿元。然而,此举并没有有效地刺激起市场信贷的增加。上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仅有5401亿元,环比大幅下降41%,并低于所有主要机构的预期。

野村证券(Nomura)首席中国经济专家指出,中国央行的政策措施此前在6月至7月间已经因为两次降息而得到了一定的放宽,而事实上央行逆向回购措施也应该能起到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类似的效果。之所以不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因为央行仍对市场资金流向的不确定性状况持谨慎态度。尽管如此,他仍预计央行可能在未来两个月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交通银行驻上海经济专家指出,央行向市场进行短期注资的做法,长远而言无法起到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样的效果。因而,推迟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推高信贷成本,并使宽松政策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他指出,尽管降低准备金率并不是促使银行增加放贷的充分条件,但这却的确是必要条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