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理财)美国经济弱势增长 持续向好仍需等待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2-10-29 13:48:59

原标题:(外汇理财)美国经济弱势增长 持续向好仍需等待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经济短期有所好转,但弱势增长格局尚未改变。房地产市场部分指标明显回升,就业形势轻微好转,但整体而言,美国经济面临“上下”两种力量,持续向好仍需等待。

弱势增长格局未变

房地产市场短期明显好转。美国房地产市场2006年底转入调整周期,持续了5年多时间,达到了过去100年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的平均持续时间。从2011年底2012年初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有所起色,部分指标回升较为明显。第一,2012年4月至7月,美国SP/CS20大城市住宅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上升。第二,今年美国新屋销量与成屋销量震荡上行,8月份分别达到37.3万套和482万套,同比涨幅分别达到了27.7%和9.3%。第三,9月份新屋开工量和建筑许可环比大幅上升15%和11.6%,分别达到87.2万套和89.4万套;从绝对数值看,已经回到了2008年7月份时的水平。

尽管美国房地产市场很多指标出现了好转,但从长周期角度看,当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与销量尚未明显脱离底部区域,甚至还低于2001年上一轮房地产市场泡沫开始鼓吹前的水平。笔者认为,在庞大的隐性库存消化完毕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仍将受到压制,强劲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就业形势轻微好转。9月份美国失业率从8月份的8.1%下降到7.8%,主要是受放弃找工作的人员数量增加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失业率在大选前突然下降实际上令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了比较广泛的质疑。同时,就业参与率从63.5%回升至63.6%,与失业率指标相比,就业参与率的好转显得非常轻微。笔者认为,从指标的合理性看,就业参与率比失业率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美国的就业形势,从前者来看,美国真实的失业情况远比失业率反映的严重。

需注意的是,美国就业形势整体上仍很严峻。首先,尽管就业参与率微升,但从2008年初以来的总体情况来看,该指标仍然处于下降通道,目前63.6%的水平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劳动人口中有超过35%是没有工作的。其次,从较长跨度来看,失业率7.8%仍然处于高位,甚至仍比2008年9月雷曼破产时高出1.7个百分点。第三,目前平均失业期已经是正常水平的两倍以上,失业长期化意味着再就业难度将会越来越高。9月份美国推出QE3,但根据历史经验,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对就业起不到帮助。笔者认为,美国失业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空心化”,以及金融与房地产两大泡沫破裂。美国就业形势实质好转需要“重建制造业体系”获得进展,或者金融与房地产业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重新鼓吹泡沫。

尽管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多数指标显示美国制造业形势没有好转。9月份ISM制造业调查指数为51.5%,尽管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但仍在50%这一荣枯分界线附近。而其他很多指标则显示,当前美国制造业仍然较为疲弱。

持续向好仍需等待

从中长期角度看,美国经济面临着“上下”两种力量。一方面,财政悬崖风险和全球经济负循环将给美国经济前景造成较大的压力,但另一方面,美联储高强度的货币刺激政策以及美国重振实体经济战略的实施又将使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再度积聚。

首先,“财政悬崖风险”和“全球经济体负循环”使美国经济面临“降温”压力。

一是美国联邦政府年底可能面临的“财政悬崖”风险和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将给美国经济造成较大压力。布什减税政策到期以及自动削减支出机制的启动预计将在2013财年削减美国赤字6000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两党可能就该问题会达成某种妥协,从而使其严重性有所缓解,但2013年美国政府财政紧缩的大方向难以改变。目前美国很多地方政府也陷入了财政困境——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补助和养老金开支迅速膨胀,而财政收入却在不断下降。

二是“全球经济负循环”也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发达经济体之间以及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国与国之间通过贸易渠道处于彼此施加影响的循环之中。次贷危机之前,世界经济处于“正循环”之中,但危机之后已经转变为“负循环”。就美国而言,欧洲经济衰退、中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减速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反过来又压制欧洲与新兴经济体经济。

三是,美联储超高强度的货币刺激以及美国“重振实体经济”的战略给美国经济带来向上的动力。其一,美联储通过QE3压制按揭利率能够对美国房地产市场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目前压制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除前面提到的隐性库存过高外,还有就是普通家庭收入对房价的支撑力度还不够强。虽然美国房价收入比(用独栋新房价格计算)已从泡沫破裂前的4.4倍下降到3.5倍以下,但也只是回归了1953年至2011年的指标平均值而已,购房负担相对于收入而言仍不够低。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布的数据,美国家庭收入中位值已连续4年下降。这意味着除非房价进一步下跌,否则房价收入比要继续下降的难度比较大。但要指出的是,美国QE3主要是购买机构MBS,这能够进一步压低按揭贷款利率,从而有效降低普通家庭的购房利息负担。

其二,从中长期的角度看,美国“重建制造实体经济”的战略逐步取得进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美国“重振制造实体经济”存在不少有利条件。美国能源自给率显著提高,已经转变为成品油净出口国;与欧洲和日本相比,美国在劳动力供给与土地价格上都具有优势;同时,美元兑欧元与日元汇率也处于低位。第二,中日钓鱼岛争端和南海岛屿争端的升级对国际产业资本流向亚洲很可能产生“阻吓效应”,这有利于提高美国对全球产业资本的吸引力。第三,奥巴马已将“重建制造业和能源工业”进而振兴美国实体经济,作为其竞选连任的重要政策纲领,如果奥巴马连任,将会利用多种手段进一步推进此战略的实施。

需要指出,美国“重振实体经济”不可能“立竿见影”,即便顺利的话,也至少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内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果美国“重建实体经济”战略取得成功的话,它对外部工业品的依赖就会大幅度降低,也会进一步加剧国际市场出口产品之间的竞争。对于中国等出口导向型新兴经济体以及日本等出口导向型发达经济体而言,这将意味着产能过剩问题的不同程度地加重。因此,从长远角度看,“中国经济形势与美国经济形势正相关”的传统逻辑面临着被颠覆的可能性;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即便短期较为痛苦,也要果断地推进;转变得越慢、越不彻底,将来就越被动、越痛苦。

综合美国经济面临的“上下”两种力量来看,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在2013年上半年就出现明显起色的可能性不大,但2013年下半年尤其是进入2014年之后,美国经济形势有可能实质性好转,甚至可能有耀眼全球的表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