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交易商:新一轮口水战 央行不降息立场强硬
原标题:外汇交易商:新一轮口水战 央行不降息立场强硬
面对中国经济增速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低,且存在进一步下行风险,但当局依旧没有使出降息这一“杀手锏”。外媒认为,中国人民银行(PBOC)在不降息的立场相当坚定,而由于央行在各经济决策部门中处于愈发重要的地位,这一坚定的立场抵挡住了其他部委的压力。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称,对如何在不增加过多债务的前提下推动增长这一问题,中国最高经济部门——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各持己见。而在这场围绕经济未来展开的“政策战”中,中国人民银行正成为一位重量级“拳击手”。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幕后,中国最高经济部门因是否应该为提振增长而推行更多举措而展开“口水战”,如是否两年内首次下调基准利率。
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GDP)同比增幅放缓至7.4%,创18个月来最低水平,也低于政府增长目标7.5%,导致市场对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前景的担忧加剧。
知情人士称,央行直到目前依然强烈反对降息,称新的贷款会增加已经高筑的债台,让资金流入岌岌可危的房地产领域。央行强调称,信贷激增将进一步膨胀债务,导致资金流向房地产等亟需现金的过剩行业,而这些泡沫的破裂将造成贷款坏账显著增加。
央行一位官员向华尔街日报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当前降息的时机是成熟的,因为当前的通胀水平并不令人担忧,但是此举并不会像我们希望看到的那样有效,因为它可能会导致经济层面上其他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讨论中国经济未来政策的过程中,中国银监会和发改委的官员称,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推行的宽松举措并不足以提振经济增长,因此应该降息。
中国央行的官员们坚称,大范围的利率下调将会不可避免地意味着信贷会流向政府正在努力压制的某些部门,比如说房地产、钢铁和其他产能过剩的行业。
一直以来,在经济刺激的问题上,中国央行的态度都比其他经济部门的谨慎,但央行经常会败给商务部和发改委。
中西方官员皆表示,在过去两年间,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成立私有银行和扩大人民币日交易区间等议程上,央行成功地获得了批准。同时,获得银行存款保险批准的进程已进入了最后阶段。
周小川是为数不多的在过了退休年龄之后依然在位的决策人,还受命于国家主席,加入了负责经济改革的新小组中。
康奈尔大学中国问题学者Eswar Prasad表示:“中国央行的角色确实发生了逆转。央行之前会听命于其他政府机构,如今则成为了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议程的定调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主席利普顿(David Lipton)表示:“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尚不需要重大刺激。但是,即使突然出现某种意外,我们也会反对中国政府推行大规模的货币政策刺激举措。”
在最新一轮的“口水战”中,中国央行于上周五宣布“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力度将加大,并且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此前一周,中国国务院宣布了一项为小型企业提供更多银行贷款的决定。
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从2014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现在,该央行决定针对其他银行推行相似之举,但是仅适用于服务对象是小型和中型企业。
央行高层官员上周的公开表态,也流露出不愿降息的观点。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上周四表示,中国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较大、杠杆率水平较高,继续加杠杆将增加宏观经济脆弱性,因此,货币政策不存在大幅放松的空间。
盛松成撰文称:“实物资本供给有限而投资需求相对无限、货币供给有限而货币需求相对无限,这两对供需矛盾从根本上导致了高利率与高货币余额并存的局面”。
不过有市场人士指出,欧洲央行上周降低基准利率并实施负存款利率,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压力徒增。为保持前期人民币合理地对外贬值成功,中国央行有必要跟进降息。此外,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地方融资平台违约和房价下滑而导致硬着陆,央行降息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