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牌价:仅靠“欧版QE” 欧元区经济无法复原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5-02-12 13:44:03

原标题:外汇牌价:仅靠“欧版QE” 欧元区经济无法复原

仅靠“欧版QE”无法复苏欧元区经济

购买主权债券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曾将美国拉出危机泥潭,这次能拯救再临危机的欧元区吗?我们认为,若是仅仅依赖欧洲央行的欧版QE并不足以推动欧元区经济在2015年走出通缩风险,实现较强的复苏。只有同步实施配套的财政支持政策,修复失灵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有效推出经济结构改革的步伐,才是其复苏的关键。

经济复苏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力支持。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经济从衰退走向持续稳健的复苏,并非QE独自的功劳,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力的成果。据Wind资讯统计,2014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较2013年增长6%至35808.4亿美元,为全年经济实现3%左右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美国财政支出的增长是以财政收入的提升为前提,具有相对较强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据IMF统计,2014年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2013年上升0.6个百分点至31.42%,同期欧元区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却下降了近0.1个百分点,显然后者缺乏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底气。事实上,自2010年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重债国为改善财政状况、赢得国际市场的信心,下大力气整顿财政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其他成员国也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这就导致货币政策孤掌难鸣,即便是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可能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达成QE效果需要通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美联储经过前后三轮QE成功降低市场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正式开启第一轮QE至今,美国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了64、36、85个基点至0.17%、1.35%、1.87%。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在金融机构大规模“去杠杆”、成员国复苏差异加大等因素影响下,资金持续从南欧边缘国家流出,转向德国国债等避险资产,金融机构受资本约束大规模缩减南欧资产,导致一体化的欧洲金融市场被“碎片化”,各个市场利率水平差异较大,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受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也是过去一年欧洲央行实施全面宽松货币政策仍未能有效改善欧元区经济的重要原因。从目前来看,欧元区核心国德国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希腊等边缘国家融资成本仍然较高,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近890个基点。加之主权债券购买方案将以成员国出资比例为基准,亟需资金的南欧边缘国家所能获得的配额可能较为有限,欧洲央行的QE政策效果能够发挥到何种程度,也许并不难想象。

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结构改革是关键。就深层次因素而言,美国经济能够摆脱危机影响,重新走向稳健增长之路,除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较为成功地进行了经济结构的改革与调整。本次危机爆发的根源正是发达经济体过度“去工业化”导致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积极推行“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加大出口贸易。2014年1~11月,美国出口贸易累计金额较2013年同期增长2.9%,是危机爆发前的1.4倍。虽然德国、西班牙等国也推行了类似的“再工业化”战略,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希腊等欧元区边缘成员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仍较严重。从总体上看,欧元区经济结构改革与调整和美国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