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天眼)全球经济并不乐观 各国央行争先升息
原标题:(外汇天眼)全球经济并不乐观 各国央行争先升息
在长期实施史无前例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国和英国央行正在互别苗头,争做率先升息的主要经济体。
尽管不是马上就会升息,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主席耶伦和英国央行总裁卡尼在过去一周均暗示,升息的脚步正在接近。
然全球经济表现并非事事都像英国和美国经济看来的那样乐观。
在欧元区,欧洲央行(ECB)总裁德拉吉已承诺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维持利率在低位,并誓言直到明年9月都会每月购买600亿欧元的资产。
在亚洲,中国决策者正在设法控制股市的动荡走势,股市不稳将可能损及逆转经济成长放缓的努力。三位消息人士周五对路透表示,中国央行以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债转股的形式,向国家开发银行CHDB.UL注资480亿美元。
日本仍在实施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才刚刚调降其经济成长展望。
其他地方,瑞典、韩国、瓜地马拉及阿塞拜疆等情况迥异的国家,在过去三至四周均祭出降息举措。七国集团(G7)国家,同时也是美国最亲密的发达贸易伙伴国--加拿大,周四则意外降息。
总而言之,今年迄今全球已有37个国家央行宽松货币政策,以提振经济成长、对抗通缩或着两者皆有。
不过,最有影响力的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则不在降息行列。
那么耶伦和卡尼暗示几乎普遍进行的宽松至少要结束了,这是对是错?
显然他们认为国内增长、新增就业和通胀趋势对此构成保证。不过他们也语带保留。
比方说卡尼曾表示,只会逐渐将利率从纪录低位0.5%上调,并且会低于过去水平。
同时,耶伦对国会表示风险仍在,尤其是希腊和中国危机溢出的风险。不过她还称:“首次升息的重要性不应被过度强调。”
法国巴黎银行的Paul Mortimer-Lee提到,耶伦预计利率正常化的过程将是“渐进的”,快慢要看数据状况。
除中国经济问题以及欧元区的不确定性,这种谨慎态度的部分原因是经济数据并不是一片向好。
比方说英国物价突然接近通缩,失业率在逾两年来首次上升,不过其状况比过去好得多。
美国制造业在扩张,但很可能受美元上涨的威胁。6月零售销售数据下降,5月数据下修,实质每周薪资收入近期下滑,年通胀率也低见0.1%的水平。但增幅可能仍然在3%左右。
至于欧元区,仍然在努力留住希腊,担心大家会以为欧元可能不像宣扬的那样持久。增长在加速,但预计今年只有1.5%。
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在上次记者会上对欧元区经济状况则相对平静,但也只是谈到未来“几年”升息。他还特地表示:
“如果情况将导致不必要的货币政策收紧,或物价稳定前景将发生实质性改变,执委会将应对...”
其隐含的信息是美国和英国或许刚刚缓过来,但大的风险仍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没有过度乐观。
未来一周全球经济状况将更加明朗化。一些大型经济体将在周五公布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
路透调查预计,美国、法国、德国及欧元区整体民间部门活动趋势将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