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新手:新经济体走下坡路 陷入增长乏力与投资不振
原标题:外汇新手:新经济体走下坡路 陷入增长乏力与投资不振
金投外汇网1月20日讯,在过去的18个月中,有超过一万亿的美元投资从新兴市场流出,但资本大规模外流之势甚至还未到半途,一度繁荣的新经济体面临困难,似乎陷入了增长乏力与投资不振的缓慢失血式循环。
虽然金融危机出现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并不陌生,在最近几十年中货币和债务危机波及到了所有的新兴经济,造成市场的波动,但是今年齐聚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各国领导人,担心当前的困难局面可能更加难以克服。
最初是担心美国信贷紧缩与美元升值,随后中国经济放缓和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告终,则是雪上加霜。市场越发感到不安,担心当前的低迷期结束后,恐怕不会出现急剧反弹,让那些在最糟糕时刻挺身而出的投资者难以得到回报。
David Spegel工商银行新兴市场主管他针对1990年开始的亚洲,俄罗斯和巴西从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的国家表示,“现在的全球背景以及新兴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2001年截然不同。那时,正是国际化的最佳时机,而新兴市场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次,我们完全不具备那些有利条件。”
中国是2001年的主要推动因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启了十年之久的出口和投资繁荣,推动经济规模从全球第六发展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了许多发展中国国家,从拉美大豆和铁矿石出口国,到加入其庞大工厂供应链的亚洲国家,但中国的经济放缓同样打击了这些发展中国家。
据瑞银调查显示,新兴市场的出口商品——从韩国汽车出口到智利的铜矿,同比降幅为2008-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
根据联合国机构世贸组织调查显示,2015年全球贸易实际增长连续第四年低于世界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贸易增长通常至少是经济增长的两倍。
一些人悲观地认为,中国效应可能是一去不复返了,其影响正在永久消退。
瑞银投资策略师马Manik Narain表示:“就贸易而言,我们有回到1980年代环境的风险,而非预期新兴市场重返2002-2007年黄金期的水平。”
“黄金年代”的特征之一是大量资本涌入发展中国家,据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2001-2011年期间资本净流入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
国际金融协会(IIF)表示,这种趋势正开始有所逆转,自1988年来首次资本净流出,总计5400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预计更多的资金流出会是在2016年。
其他金融机构例如摩根大通,预计自2014年中已经有一万亿美元流出中国,中央银行储备去年就流出了5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