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金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至25年来的最低水平
原标题:《外汇金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至25年来的最低水平
金投外汇网1月20日讯,中国最新的经济数据可能只是“渲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至25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将会很快恢复增速。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1月19日)公布,去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8%,和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相符,创1990年以来的25年新低,同时刷新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当时为6.6%,次低点为2015年三季度的6.9%。国家统计局并公布,2015年全年GDP增长6.9%,为1990年以来的25年新低。四季度GDP环比增长1.6%。2015年基尼系数为0.462。
国家统计局在新闻稿中称中国2015年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下一步将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
High Frequency Economics的首席经济学家Carl Weinberg周二(1月19日)表示,是时候预期中国经济增速恢复以及增长速度重回10%了。
Weinberg表示,这个经济下行阶段是经济周期的“必然”。Weinberg称,中国近期的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史的一次“循环重复”。在过去的35年中,中国的经济“循环周期”约为三年半的时间,并且不会进一步减缓。因而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经济将会再次复苏。
中国希望中国经济更加依赖于服务和消费,即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而不是靠出口。因而目前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转型期”,“供给侧改革”进行时。此前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有投资、消费、出口,均属于需求侧,而供给侧则有创新、劳动力、土地、资本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因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因而可以发现“需求不足”仅是经济增速放缓的表象,“供需错配”才是我国经济放缓的实质,所以从“供给端”着手改革将会“收效显著”。
与此同时,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通过过剩产业去产能,调整经济结构,重新配置资源。即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是倾向于结构性的,而不是像过往,以调整总量为主。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兼顾经济增长的数量,因而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将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经济发展”。
据悉,早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两国分别采取“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的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而目前中国“供给侧改革”更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此同时非常有效的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相比而言,在现代化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经济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增速影响却是“及其微弱”的。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十分强劲,从周二的经济报告数据中可以看出每年1000-20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即使处于改革的经济“换挡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仍将会是以“中高速水平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高于世界上其他所有的主要国家,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