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汇》人民币汇率“大空头”时中国央行的应对政策
原标题:《日本外汇》人民币汇率“大空头”时中国央行的应对政策
金投外汇网2月15日讯,和几天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美联储主席耶伦出席国会听证会的讲话一样,很少发声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财新周刊》的万余字实录专访一经刊出,像是在猴年市场开盘前给金融业上了一堂公开课。
“重要的文章读三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金融人士称,这篇洋洋洒洒的宏文对市场关心的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流动、央行透明度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一一解答,全面勾勒了近期人民币汇率“大空头”及央行应对的逻辑。
谈透明度:
以不确定性应战空头
市场一直批评中国央行的政策不透明。
1月19日,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中国香港出席2016亚洲金融论坛时称,人民币的汇率其实由央行策略决定,不靠市场力量左右,但现在中国央行的透明度没有像以前那么高。最近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如果政策上能有更好的透明度,也许波动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在西方经济体中,预期管理是央行的重要工作,而央行则一直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给予市场较为明确的预期——在这一点上,美联储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是较为典型的“清晰预期”管理方式。
对此,周小川回应称央行肯定有明确和强烈的愿望去不断改进与公众及市场的沟通,过去央行也曾有过一些卓有成效的沟通实践。
但做好沟通也非易事,当前全球金融市场中蕴含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意见分歧,争论较多。
而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于市场之中的,光靠口头定心丸是消除不了的,央行既不是上帝,也不是魔术师,不可能把不确定性问题都抹掉。所以央行有时要说:“对不起,我们要等待新数据的输入。”
此外,针对“前瞻指引”,周小川也提出了一些担忧。如是否央行的人才和信息掌握优于市场?是否在指导市场的理论基础和预测模型上优于市场?从国际经验来看,即便央行内部也有看法不一致的时候,那时,前瞻性指引传达出来的信号也不能给市场帮助,不会减少市场的担忧。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外汇市场尚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完备的市场,所谓对于不同的市场主体,央行与其沟通的策略是不一样的:对一般大众,重在知识和体制框架的沟通;对进出口商等使用外汇的机构,引导并稳定预期很重要。
“但对于投机者,则是博弈对手的关系,央行怎么可能把操作性策略都告诉他们?”周小川比喻这就像是下棋,你不可能把准备的招数向对手和盘托出。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市场往往对于中国的汇率政策读不懂的原因。”德国商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周浩认为,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央行需要这样的不确定性。
但不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并不意味着它一来就正面阻击,要考虑有效使用弹药、成本最小化的问题。而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本身就有助于更灵活地应对市场投机力量。
如果说过去的固定汇率是挺住不动的“钢制盾牌”,灵活汇率就变成了“海绵盾牌”,对于过度的投机力量,可以做到攻防有度。
那么,人民币汇率改革接下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向和节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