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账户)美联储鸽派言论比不上英国退欧公投的临近
原标题:(外汇账户)美联储鸽派言论比不上英国退欧公投的临近
金投外汇网6月16日讯,随着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英国退欧公投日的临近,耶伦的风头早就被卡梅伦一行人抢尽。是否退欧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已然毫无疑问,但近期连英国本土的娱乐圈也开始躁动了起来,比如著名影星凯拉·奈特莉。
凯拉为了让民众积极参与到公投中来,拍了一部宣传短片。她在短片中表示,投个票也只需要5秒钟的时间,不投的人你们是不是傻?“千万不要让别人决定了你的未来。”(Don’t Let Others Fuck With Your Future)。
从目前的民调结果来看,18-34岁愿意投票的年轻人里,有56%的人都支持英国留在欧盟,只有39%的人反对。不过支持脱欧的人确实是在增多,他们甚至发明了新词汇“Brexit”(British exit的合成词)。那么既然英国的“疑欧”情绪如此之大,43年前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争取入欧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欧洲大陆国家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于1957年成立欧共体。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后来英国的态度发生转变,原因是欧共体市场在经济上对英国构成吸引力,同时美苏关系出现缓和。面对英吉利海峡对面逐渐形成的联盟组织,英国决定加入。
1961年8月,英国麦克米伦政府正式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为了显示诚意,麦克米伦首相曾跟法国总统戴高乐推心置腹地说:“大英帝国已不是光荣孤立时代的英国了。在我们国家,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感到我们应该创造一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历史……让我们把欧洲团结起来吧。”不过戴高乐没有领情。1963年1月14日,戴高乐宣布: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
1964年,由威尔逊领导的英国工党掌管英国,为解决经济增长乏力问题,威尔逊政府更加青睐欧共体这个平台。1967年5月,威尔逊代表英国政府第二次申请加入共同体。然而,在当年的11月,戴高乐再次否决英国申请。他的理由是,英国刚刚因国际收支危机而被迫宣布英镑贬值,弱势的英镑将会给欧共体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1969年4月,戴高乐被迫辞职,继任的蓬皮杜总统给英国申请开了“绿灯”。1971年5月,英国时任首相希思在巴黎与蓬皮杜会晤,就英国加入欧共体问题交换意见,双方互相作出让步。6月下旬,英国终于同欧共体就加入条件达成原则协议。1973年1月,英国、爱尔兰和丹麦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从英国的三大政党来看,分别为工党、保守党和自由明主党。工党成立于1906年2月15日,前身是全国性的统一组织职工大会(工联),代表的是工人的利益。保守党是英国最大的右翼政党,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Tory),代表英国垄断资本家、大地主和贵族的利益,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自由民主党的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辉格党,成员主要是工商资本家、律师、教师和学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和企业主的利益。与保守党相比,工党政府比较亲欧,对加入欧元的态度更加积极。而自由民主党的“疑欧”情绪也十分严重。
从政治文化来看,英国更加倾向于保障自由、减少管制。同时,由于英国是一体化进程的晚到者,在共同体内总觉得处处吃亏,这种利益考量强化了英国的“疑欧”情绪。欧债危机发生后,身处欧元区之外的英国还是受到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