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喊单》英国脱欧重写欧洲历史 脱欧影响开始发酵
原标题:《外汇喊单》英国脱欧重写欧洲历史 脱欧影响开始发酵
金投外汇网6月27日讯,英国脱欧以51.8%对48.2%重新改写了欧洲的历史。而脱欧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全球的冲击也许才刚刚开始,不仅意味着全球化停滞和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受挫,也势必导致全球股市、债市、汇市,以及货币格局也在动荡中加速变化。脱欧的多米诺效应脱欧并非一时的“失误”。英国一直算计这笔“脱欧帐”。脱欧派认为,英国若离开欧盟,在贸易、财政、立法及金融自由度等方面,均将有更好的发展。然而,谁都无法否认,脱欧恐使英国贸易成本上升,且有损投资成长、金融地位与经济稳定性,脱欧影响开始发酵。英镑兑美元在英国决定脱欧后大贬了10%,为31年年来的低点。脱欧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加剧了欧洲一体化的分裂,芬兰、法国、瑞典、比利时都有可能发起新一轮“公投”而分裂欧洲。
英国主权评级恐遭降级,外部融资成本升高:英国2015年经常帐逆差高达148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相当于GDP的5.2%。脱欧后势将面临巨额资金外移及汇率大幅波动,而其目前保有之AAA最高级国家评等,恐难逃调降一级以上之结果。经济成长面临下行风险,英镑亦将面临贬值压力,且恐推升通胀。
英国经济下滑及英镑贬值可能使各国央行将英镑资产转换为其他币别资产,一旦全球央行外汇存底中持有英镑资产比率低于3%,英国对外筹资成本可能上扬,在目前外债对GDP比高达412%下,恐冲击其金融稳定。
这种冲击还会通过预期和市场向全球蔓延。脱欧将导致包括英镑在内的欧系货币受重挫,而美元将因此进一步确立了“无风险资产”地位。脱欧导致人民币贬值预期再度面临激化。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人民币汇率(CNY)和由国际投资者交易形成的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均出现大幅贬值,在岸和离岸人民币价差进一步扩大。溢出效应影响深远更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英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的国际金融市场,其脱欧所产生的金融溢出效应影响深远。当前,欧盟国家74%的OTC衍生品交易在英国,欧盟国家55%的PE基金由总部设在英国的公司发起。欧洲养老基金42%的资产来自英国。英国参与了欧盟国家35%的风险投资。由于英国持有大量欧债,脱欧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加剧了欧洲债务风险的飙升。西班牙国债和德国公债国债触及163个基点,为2015年7月来的高点,意大利国债和葡萄牙国债与可比德债利差也触及四个月高位。
脱欧产生的冲击波不仅传导至汇市、传导债市、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更会全球资产配置格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并通过全球风险偏好的恶化及全球资产的联动引致全球新一轮金融动荡。脱欧以及全球性金融风险压力已经引起全球央行的集体反应。除英国央行已做好提供2500亿英镑额外资金的准备外,瑞士央行称将通过进行市场干预,以稳定瑞郎汇率。印度和韩国央行疑似抛售美元以稳定汇率。日本央行准备召开计划外会议,批准紧急动用与其他主要央行协同进行的货币互换安排。美联储表示,正密切监控全球金融市场动向,必要时将通过货币互换提供美元流动性。中国央行也明确强调做好应对预案,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金融稳定。
全球决策和货币当局采取联手行动势在必行。正如周小川行长在华盛顿参加IMF中央银行政策研讨上的发言时指出,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联结仍是难点,需要考虑溢出效应和反向溢出效应,特别是在发生系统性风险时,中央银行是否应当参与救助?如何参与?
事实上,短期的货币互换安排是必有选项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各国陷入了美元流动性短缺之中,许多国家对美元的流动性需求逐步加大,因此加大了双边货币互换的力度,以相互提供流动性支援度过危机。2011年11月30日,美联储曾与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搭建“临时美元流动互换机制”,以此来为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维护了美元资产的信心。而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再次启动美元互换机制,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全球六家主要央行把现有的临时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转换成长期货币互换协议。在得到进一步通知之前,上述互换协议将持续有效。长期协议将充当稳定流动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