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开户》英国脱欧未改变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
原标题:《外汇开户》英国脱欧未改变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
金投外汇网6月30日讯,英国“脱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而言是一次重大冲击。不过鉴于“脱欧”程序错综复杂,而且谈判可能要耗时数年,英国“脱欧”的全部影响还将逐渐展现。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发布后,有市场人士认为英“脱欧”将扰动全球流动性,猜测中国货币政策或实施降准以宽松流动性。也有分析认为,央行货币政策会更多考虑自身因素。
日前,央行针对上述问题做出回应并重申,将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金融稳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并指出,2016年,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金融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中国央行采取的多目标制,既包含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四大年度目标,也包含金融改革和开放、发展金融市场这两个动态目标。这种选择与中国处于经济转轨中的国情是分不开的。
分析人士认为,就国内经济形势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同样会深刻影响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具体来说,“去产能”、“去杠杆”需要偏紧的货币环境,而“去库存”、“降成本”则需要偏松的货币环境,“补短板”需要精准的货币投放。以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角度观之,不同任务之间或存在反向的需求。因此,如果说2015年货币政策以稳健略偏宽松为主,那么如今货币政策有望继续维持稳健的基调,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平稳运行与结构调整的平衡。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面对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货币政策没有必要马上做出调整”,央行仍应维持现有货币政策框架。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稳健”的一面也更加突出。央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5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去年同期少5798亿元;不过,5月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反而增加了9374亿元,同比多增864亿元。总体融资增速放缓,而实体经济“补水”却增多,稳健货币政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趋势一览无余。
“英国‘脱欧’带来的英镑贬值,虽可能对中国货币政策构成影响,但影响有限。”交银金研中心高级分析师陈冀表示,“脱欧”影响的是英国与欧盟间的关系,因此央行货币政策会更多考虑自身因素;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依然复杂,我国经济运行亦未完全企稳,经过前期多次降息后,当前市场利率整体水平较低,短期继续降息概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