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期权交易:人民币进入SDR倒计时 通过英国退欧的考验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6-06-30 14:05:26

原标题:外汇期权交易:人民币进入SDR倒计时 通过英国退欧的考验

金投外汇网6月30日讯,从进出口季节性因素考虑,自9月起贸易顺差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IMF很可能在9月正式宣布人民币进入(SDR)货币篮子,带动一些经济体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开放政策有望持续发酵,这些都会带来更多国际资本流入,改善汇市供求。人民币汇率和沪深股市建立密切反馈关系,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事物”。但汇率和股市并非简单因果关系,股市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正常上升需要有个“脱敏”过程,这个过程会很长。

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变量。认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贬值的观点最为流行。以至于有人调侃说,在中国“不谈人民币汇率要贬值就不是合格的经济学家”。调侃归调侃,事实上,决策层的汇率政策意图的确需要明确。尽管汇率问题比较复杂和专业,但只有增加政策透明度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误解,让市场更好发现汇率的合理水平。笔者认为,此前权威人士有关“股市、汇市、楼市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的表态,通过“一破一立”的方式已明确了汇率政策目的。

从“破”的角度看,这可以视为对通过汇率贬值稳增长和出口观念的反思,直接证伪了“汇率政策的目的是要贬值”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5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十四项措施,没有提及人民币汇率。这是4年来首次明确不再把“稳增长”任务加在人民币汇率之上,体现人民币汇率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

“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汇率机制改革短期和长期两个核心任务分别是:短期内通过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作为过渡安排,分化贬值预期,学习浮动汇率,“边干边学”;长期内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从根本上解放货币政策,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不可能三角中”凸显出对货币政策的重视度,避免被动跟随特别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去年下半年的一系列实践表明,中国这样一个大经济体,主要还应依靠国内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逆周期调控,汇率政策只能起辅助作用,“药引子”不能代替药物本身。另外,这也是对当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货币政策分化的积极应对策略。如果人民币汇率制度仍缺乏弹性,我国货币政策可能就不得不在美、欧、日之间被动选择一边,要么不得不跟随收紧货币政策,要么不得不跟随放松货币政策。但如果人民币汇率弹性能有提升,则我国货币政策就能“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保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灵活调整政策松紧度的主动性。

“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意味着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将围绕一个区间波动,在主要货币汇率关系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会处于区间波动的状态。据笔者统计,从2014年12月31日至2016年6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指数处在(96.5,105.7)的区间内,大致以101为中心,上下5%的波幅波动。同期,美元指数处于(90.3,100.3)的区间内。在此条件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19,6.59)的区间内,以6.39为中心,上下3%的幅度内波动。展望未来,从更长时间范围内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指数的中枢有可能告别100,根据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而相应调整。

按央行在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提法,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个因素来决定。这意味着,当前决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两个因素之一是一篮子货币汇率。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指数,美元和港元占比超过30%,欧元和日元占比分别为21%和15%。美元占比高,导致人民币指数和美元指数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欧元和日元同时在人民币和美元指数中占较高比例又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以下走势:当欧元和日元兑美元走强时(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兑美元也呈强势;当欧元和日元兑美元走弱时(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兑美元也随之走弱。而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外汇市场的供求失衡达到近期极点。

2月初,因美联储加息预期趋缓,美元指数出现一轮比较明显的走弱,从100的位置回到最低点91.9。在此期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逐步走强,从6.56回到6.46。而近期,由于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和货币政策收紧预期重现,美元指数从低点的91.9回升到最高时的95.9。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转为弱势,从6.46回到最高时的6.59,超过年初高点。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