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理财:人民币国际化策马扬鞭迎战高烈度货币竞争
原标题:外汇理财:人民币国际化策马扬鞭迎战高烈度货币竞争
4月14日,央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显示中国决策层有信心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平衡水平,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更加成熟。
国际方面,欧债危机第三波冲击面临着陆,全球货币竞争进入新的格局,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或是迎战货币战争的有力武器。事实上,近期除了扩大汇率波幅以外,其他举动包括取消强制结汇制度、增加QFII额度、建立全球性人民币结算中心、探索金融改革试点、推动利率自由化等,同样有助于加速人民币可兑换,更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四大步骤正在同步推进,对人民币实现基本可兑换持乐观态度。
目前的全球财政危机是2008年危机和反危机的后遗症,即危机第二波,中国也不例外。危机进化的逻辑是流畅的三部曲:私人部门债务危机公共部门债务危机货币(央行)体系危机。欧洲选择的作为仍是在买时间,而风险很快会向核心国家蔓延。但在利率真正高企之前,意大利和西班牙仍存流动性风险。在全球化过程中,制造业的重新配置由国家竞争力决定,必然有发展中掉队的经济体,如消费国美国、南欧国家等都有类似问题。希腊则是清偿危机,所谓各种救助新方案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善希腊偿付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长期来看,稳定而高速的实体经济增长才是降低公共债务率最有效方式;而公共负债率下降的拐点几乎都离不开债务重组。
预计希腊在今年或者明年有序退出欧元区。这其实是有利于所有各方的理性和风险可控的最佳选择。德国选民和政府不想对欧洲承担更多义务,就如同中国不愿意为美国承担调整的代价。5月上中旬希腊政府换届,目前的民调显示反对党有可能获得更多支持,特别是在宪法广场上的老人悲剧发生以后,这时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预期会达到最强,不要轻视可能由此造成的市场风险情绪的快速上升。这毕竟是人类历史上最富远见的一次统一货币尝试的重大失败。以希腊退出欧元区为标志的危机第三波必然来临。
与此同时,全球货币竞争的速度和布局正在潜意识地加快。短中长期来看,各种形式的货币竞争,包括量化宽松政策(QE3)对全球股市的影响都是偏正面的。美欧中如同一场货币三国杀游戏,联刘抗曹是中国的明智策略选择。危机中确实有机会,特别是投资欧洲的机会。全球化和货币竞争过程中,现实的中国想要的就是价钱合理的交易,那就是市场经济地位、解除武器禁运、开放核心资产和技术、承认人民币国际地位。先行动来进行理性扩张的企业将获得未来的竞争优势。
对于即将到来的高烈度全球货币竞争,中国的正面响应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其中关键步骤在于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汇率市场化。4月10日,外管局表示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拓宽资本流出渠道,鼓励国内符合条件的机构“走出去”,放宽境内居民境外投资限制。逐步扩大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构建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14日,央行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外汇中心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
一种可能性正在变得日益明显改革派正在利用人民币国际化形成的倒逼机制来推动国内经济转型汇率、利率和资本管制显然是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如同在2001年中国通过加入WTO和所谓的与国际接轨,极大推动了当年的改革,特别是触动保守的国内官僚机构。这次也应该有类似的考虑,不同仅仅在于,现在的目标更为宏大,除了推动几乎停滞不前的经济体制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以外,中国力图从一个规则适应者,或者说与国际接轨者变为一个规则动摇者,最终成为一个规则共同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