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交流:储备货币多元化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6-16 15:06:21

原标题:外汇交流:储备货币多元化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大部分专家赞同,未来一段时间内,储备货币多元化是较为现实的选择。潘功胜认为,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优点包括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选择,有利于分散风险;不同储备货币间可以形成竞争和制衡,对储备货币发行国形成市场纪律约束;可增加国际储备资产供给。郑新立指出,以多元储备货币取代单一储备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助于解决单一主权货币与全球储备货币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主权货币发行国决策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一些专家认为,在多元化体系下,美元仍将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欧元和人民币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应从汇率安排、政策协调、失衡调整、流动性管理、救助机制等方面完善、改革现有体系。管涛认为目前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是尚未出现可替代的、完善的改革方案,二是美国仍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三是其他国家没有实力挑战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四是美元特权为市场选择的结果,具有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的优势。

李扬指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包括三个要点,即以美元为主的储备货币多元化、IMF居中协调、各国央行建立互换网络。此外,还应建立新的国际清偿力供给机制和国际政策协调机制,特别是要加强主要国家间的政策协调。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曹彤提出应从本位货币、汇率制度、货币创造规则、货币治理机构四方面规划全球货币体系,建立以美元、欧元、人民币为本位货币的联合本位币机制,形成“核心—外围”的弹性汇率制度,推动建立“货币创造公约”约束各国的货币创造、无节制量化宽松和政府债务货币化,并在G20框架下探讨建立全新的货币治理架构和机制。

吴晓灵提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无法用黄金制约货币发行,一种理论构想是尝试建立“经济指数篮子”作为“货币锚”,约束各国财经纪律和货币发行,降低国际经济结构失衡。米歇尔·康德苏牵头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名人小组”于2011年发表了“皇宫动议”,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加强对系统重要性国家的监督,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结构,完善全球流动性管理,推动基金组织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等。库珀认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规模决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失衡的调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认为,可考虑构建一个1+X国际货币协调委员会(IMF加上具有系统重要性国家的央行),允许汇率上下波动10%。此外,可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建立全球统一的财政部。

马克·乌赞指出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目前大多数国际流动性由私人机构提供,更容易发生短期冲击。为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对官方和私人部门的挑战,一是应建立新指标衡量外汇储备充足性,二是可通过IMF等多边方式和区域安排提供流动性,稳定各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

有专家认为,SDR可以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应对SDR进行适当改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指出基于SDR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并不容易实现,但仍可朝这一方向努力,可定期增发SDR,通过渐进的方式使SDR得到市场认可。特里芬基金会副理事长艾奥佐(Alfonso Iozzo)认为使用SDR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第一步。SDR的使用对官方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可以分散风险;二是如果把人民币放入SDR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SDR分配不应与各国在IMF的份额以及各国的经济实力严格挂钩。经济学家寇兹(Warren Coats)认为SDR没有得到推广的障碍主要是集中管理和分配方法的复杂性。建议改变一篮子货币的定值方法,用反映大宗商品价格的经济指数来定价,让SDR的价值由市场调节,确保其市场价值与篮子标的物价值相同。同时,改变原有份额的分配方法。IMF金融市场部主任推蒂(Andrew Tweedie)希望IMF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为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创造条件。

还有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出现大的变革。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是:第一,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削弱,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美元地位;第二,SDR只是美元的补充,不可能取代美元;第三,欧洲国家不愿意放弃基金组织的份额,美国不愿意放弃一票否决权;第四,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取决于中国和美国,但两国间缺乏战略互信。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越发动荡,中国的专家和学者对国家货币体系改革应采取更客观务实的态度,坚定不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