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基础:人民币加入SDR 成国际储备货币不是梦想
原标题:外汇基础:人民币加入SDR 成国际储备货币不是梦想
2015年是IMF每隔五年重新确定篮子货币及比重的例行之年,中国正积极争取使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SDR)的篮子货币之一。目前,IMF特别提款权的篮子货币主要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构成,SDR的篮子货币每五年调整一次,使它能够更好地反映一国货币在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一些观察家乐观地认为,若人民币成功加入SDR篮子,意味着它顺理成章地成了国际储备货币。据渣打估计,若人民币加入SDR,到2020年境外投资者将购买6.2万亿元人民币债券。
但在我们看来,人民币加入SDR并不是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债券)的先决条件,成为SDR的篮子货币之一,对人民币国际化及取得储备货币的地位而言,更多地是象征意义而非实质性作用。这是因为,SDR在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其实相当有限。相对于主权储备货币而言,SDR总量非常少,IMF分配的SDR累计也仅为3180亿美元,而且,SDR的持有者仅为各国政府,并不能作为全球私人部门的贸易与资本的计价与结算货币,更无法发挥国际价值储藏的功能,这就极大地制约了SDR的使用主体和范围。因此,即便人民币成为SDR的篮子货币,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中计价、结算与价值储藏地位的根本提升。人民币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重要的储备货币的国际地位,功夫在SDR之外。
让人民币加入SDR,既有IMF的热切愿望,也有中国自身的诉求,更是顺应全球经济、贸易与资本格局变动的要求。IMF总裁拉加德曾称,人民币会成为SDR的一部分。这表明,IMF也希望SDR的篮子货币能更真实地反映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根据IMF的估计,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2014年中国占全球的份额已达到了16.324%,在1980年时,中国该份额仅为2.299%;它还预计,2020年中国将进一步上升至18.89%。与中国不断上升的全球GDP份额相反,美国份额却在不断下降。1980年,美国按PPP计算的GDP占全球份额达22.05%,将近是中国的10倍,而到2014年,美国的份额则降至16.14%,已经略低于中国的水平。根据IMF的预计,到2020年时,美国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至15.049%,比中国低3.8个百分点。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份额的上升,中国又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范围也随之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据SWIFT统计,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中的地位已上升至第五位。人民币成为SDR的篮子货币之一,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但是,成为SDR并不能保证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它既不是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例如,日元早已成为SDR的篮子货币之一,但日元国际化就无功而返,没有取得日本当年所期望的水平。反过来说,即便因某国担心中国获得更多话语权而行使在IMF的否决权,人民币没能成功地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也不会因此而终止。毕竟,一国货币在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中地位的上升,归根到底是由该国经济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不管人民币能否在2015年加入SDR,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中影响力的进一步上升,境外投资者(包括国外政府)将相当一部分资产配置于人民币都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