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货币政策协调难度大 不干预人民币国际化
原标题:《外汇查询》货币政策协调难度大 不干预人民币国际化
金投外汇网2月26日讯,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前夕,面对国际金融协会(IIF)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的质疑,央行副行长易纲认为人民币未来仍将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但强调希望更多由市场力量驱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和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就市场关心的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征求其见解。
政策协调难度大
证券时报记者:人民币承受不了升值,也承受不了快速贬值,最理想的状态是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同时人民币渐进贬值,但这个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鲁政委:不少国家要求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但这样可能是不公平的。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货币(G20货币)兑美元的最大贬值幅度(剔除危机发生国,比如俄罗斯等)为45%,人民币仅贬值6%;实际有效汇率的平均贬值幅度(剔除危机国)为23%,而人民币仅贬了不到2%。
目前全球协调的效应并不是很好,现在的确需要像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一致共同应对危机,但现在主要国家颇有点“相濡以沫,但相忘于江湖的味道”。对于中国来说,就要有勇有气提出自己的诉求,据理力争。
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促结构化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要求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可以主张对金融危机后全球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日本等发达国家危机后的结构性改革并未有实质进展,并未改变其经济增长模式,目前在敦促其他国家加大财政支出的同时,自身却在缩减财政赤字。
连平:近来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比较大,背景是美国加息,甚至有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年内将有六次加息,空头认为人民币有快速贬值的压力。
目前全球市场仍在动荡之中,美联储态度日趋谨慎,目前确定加息是渐进的。从外部来看,人民币汇率受到的贬值压力减轻不少,这种情况下,最近央行在维护汇率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目前人民币汇率阶段性回稳已经逐步显现,未来进一步保持平稳还需要内外两方相关政策措施配合,比如美国不会激进加息,而中国在调节市场资本流动,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方面政策措施会有更好的举动。
李慧勇: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是最终目标,但现阶段国内有资本外逃压力,汇率有贬值压力。在实际操作中,监管层应当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比如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中国人在海外消费,应当简便手续大力支持;对于投机性资金、热钱要严加监管,一经发现严惩不待。总之,不能因为资本外流放缓国际化步伐,又不能为了国际化而不顾汇率的短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