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汇兑)新的全球货币将诞生 让我们一起笑看人民币的崛起
原标题:(外汇汇兑)新的全球货币将诞生 让我们一起笑看人民币的崛起
金投外汇网7月18日讯,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也因此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成为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这是多年来国际市场和公众舆论热议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进展。
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欧伟伦、国际清算银行前高级经济学家马国南、香港中文大学罗祥国合著的《人民币的崛起:全球货币新体系的兴起》一书,向人们展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进展和未来可能的轨迹。本书不讳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和阻碍,但看好中国经济解困转型的前景,认为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货币的时代正在到来,并强调这将对于全球金融体系、国际商务活动等构成强有力的影响。
《人民币的崛起:全球货币新体系的兴起》首先解释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几大坚实动力:人民币稳定运行,能够为国际商务活动节约成本;中国政府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有助于人民币扩大国际使用;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就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与欧盟、日本存在矛盾,这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其他经济体对现有体系的疑虑;中国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国家发展的带动者。
世界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主导型的国际货币只有两种:英镑和美元。历史经验表明,全球货币体系的转型会对许多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整体带来严重震荡,最典型的例证就在于,一战之后,美元在替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进程中,为重塑金本位制,美联储曾长期推行严厉的通货紧缩政策,这成为大萧条的重要诱因,并带来了纳粹在德国上台、日本少壮军人冒险发起侵略战争等一系列危险的连锁反应。
而在1971年,当尼克松终结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直接引发了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灾难性“滞涨”。基于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分析,本书指出,人民币要想相对平稳的跻身主导型的国际货币,应当继续有序扩大国际市场上的离岸需求,另一方面则要加快改革,让人民币的崛起获得更为坚实的制度基础。
从长远来看,一个经济体的运行质量取决于其制度质量,这对于一种全球性货币而言同样重要。书中探讨了制度建设的核心要素,历数了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在管理通胀、汇率、金融稳定等方面的能力,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多项重要改革的进展情况。但书作者也指出,为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产能、产品、项目、人才)走出去的效率,仍需加快资本市场的法治化建设,让民商事法律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并切实提高法律的执行效率。
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取决于供给侧的技术进步、更高效率的生产活动、更高水平的劳动力队伍、更为频繁的创新、更为完善的服务业,以及来自需求侧的更多消费。要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资本错配、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而这又需要以更大力气来推动国有工业产业、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在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汇率机制更为灵活、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壁垒等具体改革措施的作用下,让人民币的国际化获得更有效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