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政策有异:随着疫情影响减弱 经济恢复成为主要看点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21-04-25 09:48:11

原标题:全球货币政策有异:随着疫情影响减弱 经济恢复成为主要看点

受疫情影响,去年全球央行保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经济复苏成为主要焦点,通胀担忧也随之出现。一季度,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相继加息,成为疫情以来首批进入加息周期的经济体。但由于疫情尚未得到完全遏制,经济活动水平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大多数发达国家央行都宣布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全球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自3月份以来,对美联储是否会收紧政策的预期相对较高。在最近一次会议的纪要中,美联储明确表示,将保持利率不变,并提高通胀预期。为了实现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在利率方面,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保持在0~0.25%,直到一段时间内最大就业和通货膨胀率达到2%并略微超过2%;超额准备金利率维持在0.1%;将主要信贷利率维持在0.25%。

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美联储将减少债券购买。

欧方也将保持利率不变,加快紧急购买债券。欧洲央行理事会决定,在利率方面,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将分别保持在0%、0.25%和-0.50%不变。同时,保持当前或更低的利率水平,直到通胀前景收敛到足够接近但低于2%的水平。在资产收购方面,决定加快收购PEPP,根据市场情况灵活收购,防止融资条件收紧。

日方也表示将保持利率不变,并明确收益率区间。在3月份的利率会议上,日本央行决定将政策利率保持在-0.1%,同时将继续无上限购买必要数量的日本政府债券,以将10年期日本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保持在0左右。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将2021年全球GDP增长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至6.0%,对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更加乐观。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呼吁发达国家不要过快退出宽松政策,因为这将对其他复苏较慢的新兴市场造成压力。

与上述发达国家的央行不同,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性央行出于对通胀上升的担忧,通常选择开始加息。

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上月宣布,将基准利率从此前的2%上调0.75个百分点至2.75%。这是自2015年以来巴西央行首次上调基准利率。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解释加息时表示,加息势在必行,因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超过了货币政策水平的目标。然而,尽管短期通胀压力比预期更大、更持久,但委员会仍然认为,目前的冲击是暂时的。

3月19日,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从4.25%上调至4.5%,这是俄罗斯自2018年以来首次上调基准利率。主要受俄罗斯国内市场需求上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影响,俄罗斯国内通货膨胀率从今年1月的5.2%上升到3月的5.8%。4月23日,俄罗斯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关键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5%,市场主流预期是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75%。

此外,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等新兴市场的指标都显示,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正在增加。除了新兴经济体之外,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加息预计也会提前。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在3月份美国债券收益率迅速上升后,可能会吸引部分资金从新兴市场撤出,3月下旬俄、巴、土货币继续贬值。随着美国疫情的逐渐平息,加息预计将逐步推进,而新兴市场提前加息以防止跨境资本外流和防止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负螺旋也是新兴市场国家逐渐开始加息的原因之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