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 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原标题: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1年度的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部署了2022年经济工作。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我们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货币政策相比,会议对货币政策的描述从“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转为“灵活适度”;“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去年也没有提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定基调,更加强调灵活适度和结构优化。货币政策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预先调整和微调;同时,考虑到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会议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
周茂华表示,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略为宽松,更加注重结构优化、、精准有效与政策协调,确保经济在合理范围内运行,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货币政策继续稳健基调
11月19日,央行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最新基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
对此,周茂华表示,国内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基调,更加强调灵活适度和结构优化,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货币政策进行预调整和微调。
12月6日,央行宣布决定于12月15日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不包括实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约1.2万亿元长期资金。当时,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预测:“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对货币政策进行预调整和微调,更有效地支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稳中有进。”
日前,央行公布的财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M2余额为235.6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M1余额为63.7万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较上年同期低7个百分点。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没有提及。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告诉记者,考虑到今年社会金融增长迅速下滑,明年应适当刺激融资以恢复增长,因此杠杆率可能稳定并在明年回升。
加大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记者发现,本次会议也有内容延续了去年的提法。会议指出,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支持力度。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央行在《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还指出,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
政策层面,相关部门近期的举措也体现了对上述领域的支持,如农业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清洁高效利用碳煤炭;增加3000亿元支小额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企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并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传导优惠利率。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不仅要做适度利用综合降准等总量工具,同时及时用好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等结构性工具;既要充分利用结构性增量工具,又要更好地发挥结构性价格工具的作用。对早期用于纾困中小企业的政策工具应保持基本稳定,部分政策到期后应出台新的政策。
此外,会议还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协调联动,跨周期、反周期周期性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