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掉期》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金融改革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3-11-11 15:32:06

原标题:《外汇掉期》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金融改革

经济改革30多年以来,中国面临两大挑战。其一,中国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其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否持续。

中国过去的增长模式有两个突出的特征。第一,高增长;第二,严重失衡,具体体现为:投资占GDP比例很高、经常项目顺差很大、收入分配不公、污染严重、地方政府腐败等问题。

形成这一增长模式的重要根源,是非对称的市场化改革策略:完全放开的产品市场与严重扭曲的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如农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几乎已经没有政府干预。产品的价格由市场因素和供求关系决定。但是,要素市场中,从劳动力到资本,从土地到能源,几乎没有一个市场看不到政府干预,而且干预程度相当严重。

其中,资金成本的扭曲和金融市场的扭曲是所有要素市场扭曲中最严重的体现。这一干预通过大幅压低投入品价格,实际压低了生产成本。简而言之,中国30年改革的政策核心就是通过向居民征税,变相补贴企业,是从居民向企业的收入再分配过程。

这样的发展模式解释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如经济失衡越发突出和消费占比越发降低。由于过去30多年持续地变相补贴投资者、生产者和出口商,居民的相对收入不断下降,导致失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消费占GDP的比例越来越低。

金融改革是经济改革最重要的核心。金融改革和其他结构性改革的宗旨,在于引导中国完成经济转型,由高速增长平稳过渡到常规发展。在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会出现以下六项根本性变化:经济增速开始回落、通胀压力逐步上升、经济结构趋于平衡、收入分配不断改善、产业升级稳步加速以及经济周期日益放大。

金融改革支持经济转型的方式,在于直面风险和主动开放。首先,低成本的金融改革之路已接近尽头,不改革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金融危机。避免严重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不要再拖延改革,同时主动接受低增长和新的风险。其次,影子银行发展和跨境热钱流动表明保持金融抑制,特别是利率管制、汇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已难以为继。开放是目前的唯一选择,区别只在于是主动开放,还是由市场推动开放。如果不尽快主动开放,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改革是金融体系转型最重要的核心。具体而言,需要在机制、价格、治理方面做出重大变革。转型的核心问题是尽量在推进过程中控制风险。控制风险关注以下三点:第一,改革要有决断力。现在如果没有政治决断解决诸如地方政府负债、影子银行等问题,金融危机有随时爆发的可能。第二,开放过程要有先后次序。资本项目管制、利率管制、银行管制等,哪个先开放,哪个后开放,要遵循内在的逻辑。第三,开放后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要准备一些预案以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回顾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开放后绝大多数国家都发生过金融危机。虽然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仍需准备一些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市场波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