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跟单)九大机构解读中国12月CPI和PPI的影响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1-09 15:15:20

原标题:(外汇跟单)九大机构解读中国12月CPI和PPI的影响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1月9日)公布,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较上月涨幅3.0%显着回落,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2.7%。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路透调查中值为下降1.3%。

具体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1.4%,CPI环比上涨0.3%,PPI环比持平,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7%。

以下为九大机构分析人士的评论: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 张仕元:

12月CPI回落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四季度全国没有出现自然灾害,导致蔬菜价格较为平稳。PPI没有大的变化说明,需求和产能仍然不是很活跃,产能过剩的局面导致价格难以上涨,企业扩产的意愿不是很强,价格相对平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 温彬:

2013年影响CPI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占的权重比较大,影响也比较大;而PPI持续为负也反应目前产能过剩严重,对工业产成品价格的压制比较大。

2013年2.6%的CPI涨幅低于调控目标,预计2014年全年CPI涨幅会略有扩大,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在未来将带来持续的刚性压力。预计今年通胀在3.3%左右,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胀抬头仍然值得警惕和关注。

目前通胀压力不大的话,意味着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前提下,还会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弹性。目前货币市场流动性偏紧,央行或者可以增加流动性的供给。个人认为可以降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实质性放松,只是适应当前金融市场和通胀形势变化的需要而已。

现在对银行信贷投放约束的阀门比较多,虽然理论上降准会增加银行投放贷款力度,但别忘了还有存贷比等约束。而且107号文会遏制同业业务,堵住资金流向理财或信托的通道。因此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很可能会流向标准化的债券市场,不仅有助于补充债市资金,也有助于支撑实体经济。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牛犁:

12月CPI涨幅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也使得影响2014年物价涨幅的翘尾因素明显减弱,舒缓了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预计今年物价涨幅和去年整体变化不大。由于物价对经济的反映略显滞后,物价的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经济降温的现实。

2013年全年CPI上涨2.6%,也远低于年初的3.5%的目标,一方面与政府对物价高度敏感和重视有关,另一方面与2013年整体货币政策真正回归稳健中性有关,去杠杆化及去金融化的政策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价上涨的空间,同时输入性通胀压力2013年也明显减弱,均使得中国2013年较好地实现了控制物价上涨目标的完成。PPI则持续下降,但下降通道在收窄,处于慢慢改善中,预计到2014年下半年PPI有可能回归零或正值。

浙商证券宏观分析师 郭磊:

CPI和PPI都比预期的弱一些。PPI的弱势应该是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短期放缓的一个表现,虽然从环比来看,大的库存回升周期可能没有变化,但这轮加速度的放缓也连续数月了。CPI的弱势可能给2014年货币政策留下了一些空间,我们预计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不会太大。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12月CPI涨幅有明显回落,最主要的原因食品供给充足,价格涨幅明显回落。预计2014年物价和2013年差不多,在2.6-2.7%的水平,这主要是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仍然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二是从供给来看,粮食持续增产,而且大宗商品输入通胀不大。预计今年的水电气价格改革对通胀有约0.3个百分点的拉动。PPI还是负增长,2014年PPI至多涨0-0.5%,意味着这块还是有下降压力。中国经济处在经济疲弱物价偏低的正常状况,政策具有足够多的空间应对经济的疲弱。应以守住底线加速转型为主。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

总体符合预期,CPI还是翘尾因素作用下,增速比上月有较大下降,从食品和非食品来看,环比比较稳定,目前不能说CPI有下降可能,CPI仍在上行趋势中,顶点应该在4-5月份,估计能达到同比增长3.6%。目前的增速比上月下降是翘尾因素带来的短期波动。其中非食品出现小幅上行,估计是10个月的高点,从环比意义上看,显示经济需求仍在缓慢回升中。估计今年整体的CPI波动会很大,因为基数的波动会带来更大扰动,短期上来说,CPI更难把握其走势。从PPI来看,显示过剩产能这一块开始出现一点微妙的效果,短期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

广发银行高级交易员 颜岩:

CPI符合市场预期,食品环比涨幅由负转正,但好在蔬菜环比降低,与季节性相反;肉类价格涨幅不大,规模化养殖优势显现。接下来的春节月份,肉类蔬菜需求将逐渐旺盛,涨价压力明显,天气情况、运输成本提升都会推高食品价格。PPI方面,上游工业品和下游生活资料都非常平稳,1月开始,生活资料部分很可能继续上涨。总体上看,未来物价并无大幅波动的预期。春节过后,我们预计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可持续性不大。CPI在今年1月份冲高后将回落,并且全年预期均不高。但偏低的预期也埋下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货币政策仍会考虑通胀因素,并以总量控制为主,不会有明显放松。通胀在市场扰动中目前处于边缘位置,近期现券收益率主要受到资金宽松的影响,明显下降。

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王剑辉:

12月CPI和PPI的数值也是跟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正相关的。从12月的PMI也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在当月有所回落。CPI低于预期,一方面有政治改革的因素,在狠抓反腐败的大环境下,服务类需求大幅下降,对价格有抑制因素。另外,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在12月也是稳中有降的。各国经济在12月似乎都是回落的态势。从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情况看,2014年的CPI应该是高于2013年的,因2013年的基数也比较低。预计今年全年CPI在3.2-3.5%这个区间,但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出现显着回落的话,那相应的CPI也将低于预期。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CPI回落超预期。价格回落表明经济运行低迷状态比较明显.经济在“底部徘徊、有限复苏”格局下延续平稳。鉴于金融领域资金紧张局势,随着通胀压力消除,市场或产生货币放松的预期,但放松实际发生概率较少。预计2014年CPI呈现前高后低,上半年会在3%%上下徘徊,下半年回落到2%%上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